第25章 《偉大的組織者》(2)(3 / 3)

威斯汀豪斯公司事實上是美國產業界最早采用所謂“彈性預算”控製係統的企業之一。按照這種控製方案,對所有的可控作業製定了變動成本標準,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這樣,每一作業單位的經理就能對背離標準的任何一項重大變動負責。

六、經營管理者對誰負責

在200家最大的公司(它們控製著美國製造業全部資產的約一半)中,幾乎有1/3與公司有利害關係的主管目前已不再擁有其數量足以直接影響企業管理當局的股份。但在其他2/3的公司中,所有權還沒有完全分散,實際的風險承擔者還有一定程度的控製權。但在許多情況下,一個所有者,特別是同時代表其他所有者的一個所有者,可能憑足夠數量的股份在董事會中擁有一個席位,發揮一些影響。

企業內部的管理者的權力日益增大,而其義務則日益減輕甚至消除。部分所有者正在日益減少,很可能會像恐龍那樣消失掉。而且,即使其潛在影響力仍存在,但這些所有者的第2代或第3代會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這種潛在影響力,也是不確定的,因為美國繼承現象中有一個模式:財產越是龐大,則繼承者越是有興趣或適合於幹工商業以外的其他事業。除非是像杜邦家族或梅隆家族那樣為了使其“王朝”延續而做過仔細的考慮,一般情況下,創業者家族不大可能使其影響持續下去。

為此,一些管理學者想出了許多代替辦法,如:通過公司基金投資使公司獲得對其他公司的全部或部分的控製權,政府機構對企業采取更嚴格的管製,甚至指定一些“公眾董事”參加公司的董事會,把證券交易委員會作為一種獨立的審核機構,小股東發揮更大的作用,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投資者協會來進行監督,等等。目前還很難說已有一種完善的解決辦法。但是,“經營管理者對誰負責”這個問題必須予以解決,看來有待今後繼續探索。

精彩語錄

1把組織結構同有計劃的投資報酬率和可控製的成本結合起來,這就會使努力同成果之間有著高度的相關性。

2作為一種吸引和保持傑出的經理人員的手段,斯隆及其集團提出了一種所謂的“經營管理意識”。它實質上是一種對經營管理過程進行思考的方法。基本的思想是經營管理過程應該分權化,而考核或控製則應集權化。

3經營管理技能絕大多數產生於斯隆及其同事對事實的觀察,然後通過所謂的“專家建議的結合”而發展出來。通常由一個人為了對付許多壓力而提出中心思想,或者是集體討論的結果。

4發展的趨勢是企業內部的管理者的權力日益增大而其義務則日益減輕或消除。部分所有者正在日益消失,很可能會像恐龍那樣消失掉。

5有少數細胞在某時某處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有著共同利益、具有某種集體利己主義的集群。在同其他生物體的關係方麵,這個集群仍像一個利己主義者那樣行事;但這個集群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為其他成員的利益而努力,因為整體的力量取決於其各個組成部分。

推薦閱讀

《企業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是戴爾的另一主要著作,該作品中涉及了組織結構的計劃與發展方麵的問題,仍然以比較的研究方法為主,體現了他對於組織管理的實踐分析方式與經驗結論。《管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