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種可供選擇的理論方法
西肖爾最後提出,在評價組織經營業績的時候,須用到描述評價標準體係的係統模式,而要建立這裏所說的各式各樣相互間區別很大的係統模式,有三種理論方法可供選擇。
第一種理論方法:主張一個組織要想實現其長期目標,必須連續不斷地滿足9項基本要求或解決9項基本問題,其中包括:充分的資源輸入,充分的規範的整體化程度,緩解組織內緊張和壓力的充分手段,組織內各部門之間充分地協調,等等。讚成這類理論的主要是組織社會學家,他們將組織看做是富於生命力的活的肌體,具有內在的目標和需求,這些目標不同於其成員作為獨立個人所可能具有的目標和要求。
第二種理論方法則是以組織的領導人員或經理人員的個人價值觀念為出發點。這兩種理論方法所概括出的評價標準體係模式往往有明顯的區別。例如,利潤指標通常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但是在某種模式中,它可以被視作極少幾項關鍵的中間標準之一,其自身即為目標性、結果性標準;而在另一種模式中,它卻被降低為子目標或分目標,隻不過是為了保證充分的資源投入而可供采取的若幹種手段之一。如果說後一種模式難以讓人接受的話,人們不妨注意一下比如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宗教組織之類的單位,它們當中有不少都是通過非贏利性業務活動而生存和發展起來的。
第三種理論方法主要是利用一批保險公司的銷售部門近12年來的實際數據資料來進行試驗。初步成果很令人鼓舞。看來有可能確定大約10項判斷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中間標準,它們互相獨立,對公司最終的經營成績影響程度也各不相同,而且每一項標準都可借助於一批子標準或分標準進行度量或統計綜合。目前的研究狀況還很難斷定,這些標準是否可以超出特定行業而具有普遍意義。
精彩語錄
1行為學標準的主要作用在於,它們能改善那些用“硬”標準對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化所做出的預測。就是說,行為學標準能夠預示即將發生的問題和即將來臨的機會。
2經理人員的決策要基於對企業經營業績從各個角度進行多重變量的評估,它不可能同時使所有的目標值都達到最大。所以,當經理人員要對一個行動方案的最終結果進行預測時,必須先行確定各種影響因素(變量)及其相關值。
3評價一個組織的經營活動,必須考慮眾多衡量標準之間的區別及其相互關係。
4區別“軟”、“硬”標準固然是有益處的,但是它也可能將人引入誤區。
5有些標準歸屬於一個比較短的時期,而另一些則歸屬於一個較長的時期。它們可能適用於衡量比較穩定的經營活動(即在短期內變化很小的活動),也可能適用於衡量比較不穩定的經營活動(即在短期內無規律或變化較大的活動)。如果標準所屬的時間與通常的或變量的潛在變化率不相符,那麼,這個標準的可用程度就很有限。
6一般來說,最終標準是無法衡量的。然而,最終標準的概念卻是評價那些直接衡量組織經營業績的較次要標準的基礎。
推薦閱讀
《戰略績效管理:超越平衡計分卡》一書是世界公認的績效測評領域權威,又是尼利的著作之一。書中指出:當今的商業環境要求管理與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關係。為了獲得成功並降低風險,就必須采取適當的戰略、流程並具備相應的能力。績效棱柱觸及了采用整體分析方法管理利益相關者的重要性。它強調運用能夠提供有效的內容而不僅僅是數據的方法,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