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2 / 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中有兩個結論: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有效;二是“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有效性”雖然人人可以學,卻無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門課程,卻是可以“自我訓練或自我修煉”的;“有效性”乃是一個人自我發展的關鍵,也是組織發展的關鍵。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們也有兩大挑戰:首先是誠實與正直問題,雖然誠實與正直本身並不一定能成就什麼,但是如果一個人在誠實與正直方麵有缺失,則足以敗事;其次,當今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關係著組織的生產力,更關係著國家的生產力。因此,如果要挑選一本知識工作者必讀的經典作品,則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莫屬。

內容梗概

一、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德魯克在書中,談及美國一家製藥公司的高級管理者,由於他的專注,取得了極為卓越的成就。在短短十年中,他將一個小型公司轉變成了一個大型跨國公司。最出人意料的是:他本人既不是一位化學家也不是一位科學家。最初的幾年中,他專注於搞研發工作。後來,他開始組建一個大型跨國公司,並最終製訂了新型戰略計劃,以適應現代醫療體製不斷增長的需求。所以,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這就需要我們懂得如何學習。

德魯克指出:許多有效的管理者,他們脾氣不同,能力也不同;他們所做的事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同;他們的個性、知識和誌趣,也各不相同。事實上他們幾乎在每一方麵都各自不同,但卻有一項共同點:人人都具有做“對的事情”的能力。

換言之,有效的管理者,他們之間的差別,就像醫生、教師和小提琴家一樣,各有不同類型。至於缺少有效性的管理者,也同樣各有各的類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與無效的管理者之間,在類型方麵、性格方麵及才智方麵,很難加以區別。

但是,那些有效的管理者,“異”中有“同”:不管他們擁有什麼,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有能發揮有效性的共同習慣;不管他們是在企業機構內、政府機構內、醫院內,還是學校內,他們促成有效性的習慣都一樣。

德魯克也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套有效性的習慣,則無論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像力和多豐富的知識,他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的職責所在,更是管理者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的。人們聘用管理者,就是希望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必須在他的組織裏開展有效的工作,否則就對不起聘用他的組織。那怎麼樣才是卓有成效呢?這就需要我們學習那些有效管理者的有效性習慣。德魯克認為下列五項主要的習慣,是成為一位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的心智上的習慣:

1有效的管理者善於利用自己的時間

管理者自己掌握支配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他們必須要利用這點有限的時間進行係統的工作。如果不能好好地利用時間,這種管理者的工作是無效的,他可能會經常覺得很忙,但是他的工作效率並不高。這時候,有效的管理者會記錄好自己時間的使用情況並做有係統的時間管理。

2有效的管理者重視成果和對外界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並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在於:創造新思想、遠景和理念;他的原則是:我能作哪些貢獻?為了達成整體目標,我如何激勵他人做出自己的貢獻?他的目標在於提高整體的績效。他嚐試建立一個有績效的團隊;他知道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出更多的貢獻,他會不斷地給自己以及與其共事的人樹立更遠的目標,以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