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尼爾·瑞克曼是國際性研究與顧問公司荷士衛機構的總裁,在銷售效能的領域裏,瑞克曼被視為一位先鋒,對銷售力的改善進行多次研究並提出精辟論解,著作有《銷售巨人》等書。
勞倫斯·伯德曼是荷士衛機構的客戶服務經理,他負責顧問服務與訓練的設計,也為客戶提供領導個案與實例的研究。他曾在安達信公司從事科技與變革管理的工作,著作很多。他擅長將一些發展中的新觀念轉化為具體的客戶策略和技巧。
索察·魯夫是荷士衛機構的執行副總裁,負責公司的運營。他有多年橫跨學術界、政府機關與私人企業的谘詢顧問經驗,曾與美國國內外五百家大企業的許多組織合作過。他與瑞克曼合著《重點銷售管理》一書,擅長銷售策略與管理方麵的演講。
隨著經濟多極化的出現,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經濟全球化趨勢明朗化,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加劇,傳統的管理理論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三位管理學家以全新的視角提出了企業蛻變理論、競爭優勢理論、合作競爭理論、全腦理論等,以滿足企業的發展壯大和獲得競爭優勢。本書提供的全新的經營戰略是:不要總是期盼搶到更多的蛋糕,而是要將蛋糕做得更大。
關於本書
自美國自由競爭的市場價值體係被日本通力合作的中衛體係徹底擊垮之後,合作聯盟的,夥伴關係業已成為市場的新顯學並成為主流。組織之間以團結合作、合力創造價值的方式來產生變化:公司開發出新的合作經營方法,協助企業獲取前所未有的獲利與競爭力。本書所要討論的,正是這種夥伴關係日漸顯露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本書從合夥關係的理論說起,一步步說明成功夥伴關係的構成要素,貢獻、親密關係與共同遠景,選擇夥伴與化敵為友的方式。波特的五力分析理論中的五個主要競爭力量皆可經由合作關係化阻力為助力,書中佐以許多真實個案,並節錄了各公司經理人對合作的看法,使讀者能隨時加以比較印證。
內容梗概
一、夥伴關係的出現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加劇,使得傳統的管理理論已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美國管理學家以全新的視角提出了企業蛻變理論、競爭優勢理論、合作競爭理論等,想以此來為企業的發展尋求出路,使之在當代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二、造就成功夥伴關係的三個基本因素
作者認為,真正的企業變革,指的是不同組織之間加強團結合作、用合作創造價值的方法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公司要尋求出新的合作經營方法,協助企業取得前所未有的獲利能力與競爭力。這種新關係被稱為“夥伴關係”。
事實證明,夥伴關係帶來了更高的生產力、更低的成本和創造了更好的新市場價值等。在全球,這種新型的、夥伴關係的策略,逐漸改變了許多國家企業的經營方式。夥伴關係之所以能夠出現,有如下兩個原因:
①縮減供應商數目的同時,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價格的優惠。
②按照傳統理論,企業要想提高生產力,采取的措施往往是削減費用、減少管理層次、重新設計流程、改善信息係統、例行事務的自動化等,但所有這些措施都將注意力放在公司內部。
事實上,企業平均有55%的收益會用到產品與服務上,即公司有大半收益花在對外采購上。因此,有些公司開始大量縮減供應商數目,並以大額采購的優勢強迫供應商大量削減成本。從表麵上看,這些措施似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際上卻是,有些企業開始失去供應商的忠誠與信賴,原料供給出現危機。夥伴關係的變革,能夠使得供應商和企業在各自的市場中具備長期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