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關鍵在於落實:提升個人執行力(1 / 3)

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

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我們經常麵臨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從中央到地方為推進事業發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往往提出來後隻是熱鬧了一陣,並沒有真正落實,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必須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麵貫徹執行、確保黨和國家發展目標順利實現的高度,把抓落實問題十分嚴肅地提到全黨麵前。”這是一個行動大於思考的時代,大至國家、組織,小至個人,能否把目標理想變為現實,關鍵在於行動是否落實,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目標再宏偉,思路再清晰,製定的舉措再具體,如果落不到實處,行動不起來,都隻是一紙空文。馬雲說過:“我一直認為一個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我寧可喜歡一個一流的執行,三流的創意。”在基層工作中,製訂一個明確的計劃之後,關鍵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當你有衝動要把計劃付諸行動時,不要放棄。想到了就做,要做到結束為止。

在陝西省大荔縣許莊鎮黨家村,每天下午都能看到一位個子高高的小夥子奔忙在村南的田地,行走在村上的設施果業大棚裏。他就是大荔縣許莊鎮黨家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王趙偉。

別看王趙偉像個書生,做起事來,卻是有膽有識。創業之初他選擇了成本低、見效快的項目,他與別人合夥在村外承包了30畝的廉價地種植大蔥,經過大半年的艱辛勞作和悉心管護下,王趙偉的初次創業取得了成功,賺得了第一桶金。群眾對他們村的副支書刮目相看。

現在他不後悔從大城市回到農村當村官,在他感受在自己的創業成功後,以自己的親身經曆,通過串門入戶宣傳的形式改變了農民的傳統意識,並帶動了一些群眾已經開始創業,為此他感到很自豪。特別是王趙偉協助村兩委向群眾大力宣傳設施果業大棚投資少、收益高並能抵禦自然災害的好處,號召群眾種植設施果業大棚。村上在責任田劃出了15畝耕地,為有創業意願者提供了基礎設施。為了更好地帶動,王趙偉和一位有種植經驗的果農合夥承包了一個設施大棚,想通過創業成功,帶動村裏的主導產業的發展,使群眾富起來。經過號召,部分群眾已經開始行動,全村目前已集中建成了20個設施果業大棚。

想當初新建設施大棚時,王趙偉一個月不離工地現場,一天忙碌12個小時,有時隻吃一頓飯,為的就是保證工程的質量。現在一切步入正軌,他每天工作之餘忙於向果農學習設施大棚的種植技術,並且通過網絡、書本等途徑為自己充電。然後在大棚內還會把他所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果農分享,在邊學習、邊摸索中前進。村上的種植戶誇獎:“年輕人都到外麵打工去了,這個娃在農村還真能吃苦,還愛學習。”現在的王趙偉,已經能熟練地掌握修剪果樹、疏花、定果等技術了。

短短兩年時間裏,王趙偉從一名大學生成長為肩負村民厚望、帶領大家發家致富的優秀基層幹部。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大學生的誌向、抱負,和腳踏實地、敢於行動的可貴品質。正如王趙偉所說的那樣,農村很苦,但它會教人成長。

王趙偉在農村廣闊的田野裏,通過行動開創出一片廣闊的天地。他憑著想到就去做的這種高效執行力帶領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行動才有可能成功,隻會空想的人終會一事無成。

行動不一定成功,但是不行動一定不會成功。人們害怕行動,大多由於心態的原因,一行動就想到失敗。這種恐懼的心理會摧毀我們的自信,束縛我們的手腳。

當我們接受到一項工作任務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做出結果。身在基層,我們更加不能懶惰,因為一旦我們懶惰,不能給出結果,勢必會對我們的工作產生影響,甚至使自己的信用度降低,所以,我們要做好基層的工作。如果我們能夠勤於思考,善於行動,就能很好地將手中的問題解決好,這樣,我們的信用度會提升,價值也會得到積累。

少說空話,多幹實事

少說空話、多幹實事是對基層工作最好的落實,這是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工作守則。

重視行動的過程,在行動中落實,千方百計取得精彩的結果,這不僅體現了一個人務實的工作精神,也體現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那些隻會說空話、喊口號的人,除了受到人們的冷漠和反感之外,必然一無所獲。

工作麵前,實幹馬上就辦的一個重要標誌,是走向高業績的最佳階梯。李駿就用他的實際經曆給了我們關於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李駿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汽車發動機博士,科技報國是李駿的畢生追求和勤奮工作的力量源泉。

李駿攻讀博士學位時,他的博士生導師就是一汽總工程師陸孝寬。1998年,李駿完成博士學業,主動要求到一汽工作。技術中心雖然是國內汽車行業一流研究所,但發動機基礎技術研究卻很薄弱,如果基礎研究跟不上應用技術的開發,那麼失去的不僅是一汽產品的後勁,而將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李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基礎研究,一幹就是十年。他到技術中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發動機單缸機實驗室。為了使實驗室早日建成,他有時光著膀子和工人在燥熱的工作現場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被噴得滿身機油。有人對他說:“你是技術中心唯一的博士,用得著這麼幹嗎?”李駿說:“為了加快進度,隻能這樣幹。”

有一年大年三十的下午,其他辦公室、實驗室的人都走光了,可李駿還在機器轟鳴的現場忙碌著。中心領導在巡視檢查時看到滿身油汙的李駿,心疼地說:“平時加班我不說你,今天可是過年嗬……”李駿這時才想起妻子讓他今天早回家的囑咐。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僅花了十幾萬元,李駿就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發動機單缸機實驗室,節約資金100多萬元。

1999年,李駿擔起了奧威發動機項目研發技術總負責人的重任。在30個月的時間裏,李駿爭分奪秒地奔波於國內國外,既要負責項目的評審,又要掌握整個工程的節點。他經常說的幾個字是“搶”、“擠”、“學”,“搶”就是要把汽車工業落後的時間搶回來,“擠”就是要把國外的好經驗像“擠牙膏”一樣擠出來,“學”就是通過合作開發把國外研發設計的好方法學到手。他進行了科學縝密的安排,並在關鍵技術上給項目組嚴格把關、指導,使項目組成員得到了快速成長,實現了與外方專家在技術上的對等合作,並獨立完成了中方承擔的相關性能開發、可靠性開發任務。在性能開發中,外方設計的缸蓋在可靠性試驗時出現了開裂,改進後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李駿立即組織設計人員,把整個缸蓋切成小塊詳細剖析,發現內部結構不合理,要求外方重做。

對方的副總裁專程來到中國,看到一汽技術中心的現場工作和分析報告後,對李駿和項目組成員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和對產品的分析判斷能力肅然起敬,伸出大拇指說:“你們是正確的。”外方采用了李駿的方案,使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

實幹不是越來越不重要,恰恰相反,離開了實幹,要創造業績簡直是種空想。因此,我們必須要明白“口頭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要不得的道理。正如克雷洛夫所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是湍急的河流,而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做的永遠比說的重要,因為隻有行動才能創造結果,表態、計劃、聲勢等遠不及行動對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作用大。

落實各項任務,要求基層隊伍有幹事業的激情、抓落實的行動。為促進工作落實,就要切實強化責任意識,就要臨危不懼,永遠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工作沒有落實好、沒有抓到位,就繼續堅守、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