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關鍵在於落實:提升個人執行力(3 / 3)

在基層,我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科學判斷形勢,研究運用政策,增強搶抓機遇的能力;要有第一時間快速的反應力,對上級領導決策部署馬上做出反應、馬上就去布置,馬上著力解決。隻有這樣才能在繁瑣複雜的事務中抓住重點促進工作快速發展。

拿結果複命,不是拿問題請示

解決問題,留下結果,這代表了一種素質、一種品質、一種責任。在基層工作,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結果則成了個人能力最直接的評價標準。事實上,勇於解決問題,不僅是你的職責,更是你展示自己才幹的最佳機會,畢竟,晉升的機會總是由那些能夠出色解決問題的人獲得的。

一個著名的企業家說過:“有複命意識的職員必須停止把問題推給別人,應該學會運用自己的意誌力和責任感,著手行動,處理這些問題,讓自己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因此,我們需要做到麵對任何問題都能聲色不變,處之泰然,並善於動腦子分析問題,妥善解決問題。當上級交給我們任務的時候,我們不要總是拿著問題和困難向上級去請示,而是要以完美的執行力做出成績來,然後拿著結果去複命。

2006年,剛跨出校門的時全,成了安徽省鳳陽縣第一批大學生村官。他背著一書包專業書到大王府村報到,擔任村委會科技副主任。

當時的鳳陽縣沒有任何大型的蔬菜產地。而大王府村又鄰近縣城,方便蔬菜的運輸和銷售,加之自己的專業對口,何不帶領村民進行蔬菜種植呢?走馬上任的時全,通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便把這個想法公之於眾。

隨後,時全加緊行動,和其他3位村官憑著所學的技術建起了12畝標準大棚,還大膽地種下了聖女果和水果黃瓜兩種“高檔”蔬菜。不過,農民們還是顧慮多多,從沒有種過大棚蔬菜的他們,用懷疑的眼光打量著10戶菜農在時全的帶領下搭起的蔬菜大棚。為了幫助這10戶菜農,他從購買大棚、棚膜、種子、肥料、農藥、種植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到聯係銷售渠道,找車運輸,在批發市場跟菜販討價還價,忙得不亦樂乎。一季下來,除去大棚的固定資產投入,10戶菜農每畝平均收益4500元。

這一下,把當地農民的積極性大大調動起來,2007年5月,全村就有69戶村民報名種植大棚蔬菜,新增蔬菜麵積216.5畝,產品統一銷往南京、合肥、蚌埠等地。實現每畝大棚年產值超過萬元,比往年增收近8000元。

“這個娃不簡單啊,來村裏不到兩年,就帶領我們搞起了200多畝大棚蔬菜。有見識、真能幹!”村裏的老百姓一說到時全,沒有不蹺大拇指的。

“他走了,還能繼續帶著我們幹嗎?”大王府村民們擔心起來。2008年11月,時全被任命為鳳陽縣農委副主任,成了一名“縣官”。“我沒走,也不會離開這裏,我要和大家一起把‘大王府’的品牌做得更大、更強……”時全激動地告訴大家,他盡管是縣農委副主任,但還繼續擔任這個“村官”,繼續和大家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向前奔。

時全受命之後,做了非常大的努力,最後把最好的結果帶給了基層的農民群眾,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果。拿結果複命是基層工作者的職責,把問題留給他人就意味著工作不力。我們要把問題看做是自己的機會和發展空間,努力地借助問題來體現自己的價值,發掘出自己的潛能。

做一件事情,就要幹成一件事,這樣才能幹出水平,幹出業績。如果隻能是空頭承諾,不僅白白花了力氣,還會造成資源浪費,甚至打消了其他人的積極性,到頭來一無所獲。所以,基層工作者隻有做出結果,幹出業績,才能真正體現自身執行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拿結果複命”的人,他們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麼關係。多琢磨事,少琢磨人,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發展上,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工作態度。

平常工作幹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

我們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關鍵時刻要站出來,關鍵時刻要經得住考驗。基層工作中,還是有很多“關鍵時刻”的。

農村基層幹部是我國官位最小的“末品官”,然而他們卻在帶領群眾扶貧攻堅和建設新農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關鍵時刻站出來,顯示出巨大的能量。

周國知對老百姓的關心,二十多年如一日。

周國知是椿木營鄉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幹部,生前任鄉民政辦助理。1961年10月出生,先後擔任原椿木營區後壩鄉人武部部長、鄉長、椿木營區(後改鄉)計生辦主任、民政辦主任等職務。

說起周國知,椿木營鄉現任民政助理魏光榮哽咽著說:“參加工作以來,他做任何事情,都總是那麼出色,總是那麼讓群眾滿意……”

當地人忌諱接觸坐月子的婦女,周國知卻主動站出來,打破了常規。範家坪村馮銀林的妻子產後在鄉衛生院做絕育手術,卻沒錢食宿。時任後壩鄉鄉長的周國知把兩人接到自己的宿舍,免費吃住。有人問他“不怕倒黴嗎?”周國知說,她們和自己的姐妹一樣,有什麼可怕的?宣恩縣計生局局長史紅珍說,多年來,周國知護送做手術的“月母子”有800多人。

憶及周國知的事跡,宣恩縣委書記瞿赫之感慨萬千:“周國知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分憂,為民解愁,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辦事,得到群眾真心的擁戴,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並取得長足進步,這對我們全縣黨員是一次教育,對我們目前提出的‘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忘我工作,一身清白。

鑼鼓圈村和楊柳坨村之間有一道深穀,酉水河咆哮而過。多年來兩岸百姓都靠一座獨木橋過河,多人在此失足喪生。1989年初,時任後壩鄉鄉長的周國知決心帶領群眾修橋,並自己率先用“彎架子”從山上往山下河邊背水泥。竣工後,鄉親們在橋頭立了一座功德碑,周國知悄悄鑿掉了功德碑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每個基層幹部都像周國知那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就沒有群眾不擁護的,也沒有幹不好的事情。”宣恩縣縣長田金培說。

周國知總是在老百姓需要他的時候,主動站出來。我們知道一個人越是敢於承擔責任,那麼他就越能得到大家的信任。看過電影《美國隊長》的人,應該對這一幕印象深刻:

為了測試士兵們的勇氣,菲利普斯將軍把一顆假手榴彈扔進了操練中的隊伍。所有人立刻嚇得四散彈開,唯獨體格最瘦小的羅傑斯撲上前抱住手榴彈,試圖保護同胞。這個舉動,也透露出他“專注”(目標明確)、“信仰”(堅持核心價值)與“責任”(說到做到、值得信賴)的特質,彌補了自己身材的缺陷,自然也引起了將軍的關注。

在穿上美軍製服前,羅傑斯曾因身材缺陷被驗退5次,但他沒有放棄夢想。正是憑借這種在關鍵時刻敢於站出來的特質,羅傑斯一步步成為“美國隊長”。在基層工作中,同樣需要這種敢擔當、有肩膀之人。在關鍵時刻,能不能站出來、衝上去,往往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隊長”。

總之,在基層組織中,一個成熟的、有遠見的工作者,應該以一個公仆的心態來工作,不能斤斤計較於利益,平常工作幹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才是真心地讓老百姓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