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駛得萬年船,世上的事都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分寸。有一分謹慎,就有一分收獲;有一分疏忽,就有一分過失。許多人在創富途中開始時都比較謹慎、小心,稍有成績便野心爆發,以一分之力幹十分之事,以小錢幹大事業’結果不是資金斷裂就是深陷其中無力自拔。要想創業成功,先要戒除冒進心理,穩字當頭,小心謹慎,順風滿帆時也不圖快冒進,隻有以“安全駕駛”的心態才能最終到達財富的彼岸。
5.別進入不熟悉的行業
俗話說:不熟不做。熟悉某個行業,才能對這行的賺錢流程一清二楚,才知道在哪個環節能省錢,哪個環節會虧本,這樣才能投入少獲利多。若對一個行業不熟悉,隔行如隔山,盲目去幹自己幹不了的事,不了解行業內幕與潛規則,難免摔跟頭。就拿出版界來說,一本書的成本包括書號費、作者稿費、印刷費用,以及許多小環節、小細節,不懂的人肯定是投人多而未必賣得好。曾有一山西煤界大亨想轉行投資出版,揚言三年內出一千本書,結果不用說,市場也會給他一個響亮的耳光。
羅索說:他的人生目標就是使“我之所愛為我天職”,也就是說他要把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對於創富者來說,應不斷了解自己愛幹什麼、不愛幹什麼,如此才能充滿熱情,進而取得商界的成功。猶太商人洛克菲勒說過:“商人,是需要耐心的,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每一件生意,才能創造輝煌。粗心大意,急著大步走,根基不實,建造的大樓是不穩固的。所以要想成大氣候、創造輝煌,打實根基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穩步向前行,紮紮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這就是猶太人的商道。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有能力、實力,就勇敢地去做,但是對於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若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實力,還是不要輕易涉足為好。
1979年10月,22歲的呂雙輝坐著手扶拖拉機從老家福建泉州顛簸了九天九夜來到深圳,這種一邊打工一邊流浪的生活,呂雙輝一過就是五年。1984年,他無意中結識了北京設計院的工程師,被帶到新疆參與一家電影院的木工活。由於手藝出眾又肯動腦子,他遭到當地建築隊的排擠,被洗劫一空後逃回深圳。1985年,呂雙輝的生活出現轉機。由於平時踏實肯幹,一個村民以8000元的總造價將一棟70平方米的私人建築全部承包給他。當時,他還隻是一個打工者,沒有任何設備、組織、人員和資金。為了將這個工程做好,他憑自己的信譽用100元一條的高價從一家小賣部賒出“三五”牌香煙,又以60元一條的低價賣給另一家小賣部,以此獲得購買原材料、租用設備、聘請工人的首筆啟動資金。之後,他以類似方式倒賣大米並獲得更大的流動資金。經過數輪“倒騰”,他完成了平生接到的第一個大工程。他後來說:“其實,當時我一分錢都沒有賺到,還賠進了自己的工資,不過我就是靠這個起家的。”此後,這位村民又先後給呂雙輝介紹了兩項工程,幫他完成了原始積累。1986年,呂創辦龍華十四建築隊,從此擺脫顛沛的生活,並在深圳擁有自己的舞台。1989年,一位朋友把他推薦給時任天津毛皮廠董事長的港商劉慰慈,讓他承建該廠建築麵積1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和宿舍。4個月來,呂雙輝和工人們一起風餐露宿在工地,眼珠熬得像紅葡萄。天津毛皮廠廠房和宿舍的交付使用,為呂雙輝贏得了財富和聲譽,讓他在短時間內成了百萬富翁。1995年,他創辦輝大實業有限公司,主營建築業,還涉及彩印包裝、五金鑄造等。此時,他已擁有數千萬元資產。
不過,呂雙輝並不滿足,認為上述行業都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投人高、利潤低,應讓自己的企業更加多元化。於是,在公司創辦5年之後,恰逢高科技產業發展浪潮席卷深圳之時,呂雙輝萌動了人生又一個重大的目標——進軍高科技產業。1999年,在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呂雙輝結識了我國著名的“導納”專家李誌明。經過一年的籌備和策劃,2000年雙方合作成立深圳輝大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專攻導納無創傷早期診斷醫療設備的研發、生產,並在當年的高交會上引起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從此,呂雙輝義無反顧地跨入到導納早期診斷這一當代醫學領域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