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李秉哲被稱為“財界之父”,同時也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多角經營”高手。在他多角式的經營擴張戰略下,三星集團長期占據著韓國財閥的第一、二把交椅。其共有32個係列企業,分布在纖維、食品、建築、電子、外貿、機械、造紙、保險、流通等產業。產品種類繁多,有電視機、洗衣機、電話、半導體、電子計算機、鍾表、照像機、各種成衣、毛紡織品、化纖、食糖、麵粉、調味品、麵包、口香糖、飼料、紙張、船舶、機械設備、農副產品等。同時還有不動產、廣告、旅遊……三星企業集團不僅稱霸其國內,勢力還擴張到37個國家,實力可以與任何一個一流企業相抗衡。
現代企業經營者越來越傾向於認為:一個拳頭在今天已不夠使喚了,在競爭中要想方設法具有三頭六臂,多角化發展就不失為企業經營戰略中一個重要的武器。金洲集團董事長俞錦方說:從激烈市場競爭中,我們悟出了一個道理,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企業是靠單一產品打天下。我們找到了衝出困境的突破口,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東方不亮西方亮。現在“金洲”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跨入了“中國100家最大金屬製品企業”和“中國500家最大鄉鎮企業”行列,是全國最大的管道科研生產基地之一。
多角經營不是讓創業者分散自己可憐的資金投入不同的行業,這樣不但不能分散風險,還可能使自己的投資一去不回頭。分散投資是將已獲的收益分散到儲蓄、股票、物業、債券、外彙、收藏、保險當中去,並在幹好本職的情況下分散經營,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收益穩當持久。
7.借網捕魚,善借者勝
荀子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意思就是說:借助於車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卻能遠行千裏;借助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卻能渡江河。古之借風騰雲、借屍還魂、借腹還胎、借名釣利、借力打力、借雞生蛋,無不是講究一個借字,講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發展。風箏上天也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人想成功,想致富,“借”是一條捷徑。
太極拳是國粹,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其中蘊含的大智大慧令許多人著迷。其主要內容就是“借力打力”,有一招叫四兩撥千斤,可以不費自己之力,借別人之力打別人。這真是一個妙招。在創富路上,不必為自己弱小而畏手畏腳,掌握了借術一樣可打遍天下無敵手。我們看看周成建是怎樣打“太極拳”的吧。
1982年,17歲的小裁縫周成建在浙江青田縣開辦了一家服裝廠。一單大生意泡湯後,他背上了20多萬元債務,企業隻得倒閉。為了還債,周成建加入服裝市場練攤的個體戶大軍,辛苦兩年終於將債款還清。1992年,周成建抓住風雪衣風靡全國的機會,賺了幾百萬。這第一桶金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確立了他專注於服裝產業的事業發展方向。
1995年初,周成建做出了兩個決定:一是退出競爭激烈的西服正裝行當,主攻“別人還沒有做”的休閑服;二是退出火爆的妙果寺服裝市場,自創品牌。1995年4月22口,溫州解放劇院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品牌專賣店開業。同年11月,邦威企業有限公司成立,他任董事長。周成建由此踏上了做大美特斯·邦威品牌的征途。
自創品牌之後,有限的資金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啟動資金隻有幾百萬,這讓周成建左右為難:滿足市場需求需要成倍購買機器擴大生產,但如果把錢用於建立工廠,規模不大,其他工作也做不了,更別說創什麼品牌了。
能否找到一條借力打力的路子來實現自己的跨越式發展呢?帶著問題,周成建到廣東、上海等服裝基地進行考察,發現過內有許多服裝企業設備先進齊全,可產品卻找不到市場,大量機器閑置。“既然這麼閑著,為何不能讓它們為我運轉呢?”周成建靈光一閃,決定摒棄老派做法,抓住產能過剩的機會借外力實現自己的跨越式發展。
周成建先後投入上千萬元,與廣東、上海等地80多家服裝加工廠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以年產係列休閑服1000多萬件的強大產能為美特斯·邦威定牌生產,自己則把精力放在經營品牌上。隨後,他一鼓作氣,又把借助外力的模式也用到銷售環節,采取特許連鎖經營策略,讓“共擔風險、實現雙贏”的加盟商根據區域不同,每年分別向美特斯·邦威交納5萬—35萬元的特許費,且所有加盟店實行“複製式”管理。1995年5月第一家專賣店開業後,美特斯·邦威的加盟店數量每年以幾何級數增長。
1998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視察美特斯·邦威,認為其運作模式類同自己在國外所見的“虛擬經營”,由此美特斯·邦威在服裝行業成了“虛擬經營”的代名詞。
在外來休閑服裝品牌長驅直人中國市場的情況下,美特斯·邦威成功借鑒耐克的“虛擬經營”戰術,創下了每2秒銷售1件衣服的驚人速度,並用10年的時間成就了中國服裝品牌的一個神話。沒有車間和廠房,卻能做到30多億的年銷售額。這就是美特斯·邦威創造的中國服裝品牌神話。周成建用借雞生蛋、借網捕魚的虛擬經營為中國服裝業走出了一條品牌突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