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多謀斷(3)(2 / 3)

猶太經濟學家威廉·立格遜說:“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資金、借人才、借技術、借智慧。這個世界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他們收集起來,運用智慧把他們有機地組合起來。”

借有幾種方式,或明借或暗借,或正借或反借,但不管怎樣都是為了打“借“字這張牌,以保自己心想事成。劉備借荊州,為進取中原奠定了基礎,也為三國鼎立紮下了根,可見“借”是一項取之不盡的資源。隻不過,“借”這張牌,要看你會打不會打。

8.與眾不同,避免雷同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次相同的創業。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作家們寫的東西都是同樣的體裁、同樣的手法、同樣的故事情節,那該是一件多麼無趣的事;如果世界上畫家的畫都是一個樣子,那我們的世界要缺少多少色彩。文藝界成功的標準就是與眾不同,隻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出你的價值。創富者也如此,和別人一樣,隻會使自己淹沒在大眾之中。隻有與眾不同,提出不同的創意,實行不同的經營手法,才有可能獲得與別人不同的收益。

對於創富者來說,智慧是不分等級的,也沒有好壞、高明不高明之分,隻有好用不好用,適用不適用的問題。當年謝聖明帶著紅桃K的一幫人,在農村的豬圈、廁所上大刷廣告時,遭到了多少人的嘲笑。但是,如今謝聖明已經成為億萬富翁,而當年那些訕笑他的人呢,如今依然貧窮。我們歸結一下創富者的智慧:與眾不同、出奇製勝。賺錢不難,人對行,找對人,加上勤快,總會賺到錢。假如你能在賺錢的同時再加上一點創意,並將這些新想法、新點子用到實際經營中,使生意做得與眾不同,必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劉傳濤1964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學畢業後,他應征人伍,在部隊幹了8年。1993年轉業後,他被安排到青島一家效益不錯的公司做銷售員。幾年後,劉傳濤不甘心碌碌無為地過日子,打算開一家飯店,自己創業。什麼樣的飯店最能吸引顧客呢?開店心切的劉傳濤上網查資料,當看到深圳有人開“馬桶飯店”生意火爆時,劉傳濤不禁大喜:我就是要開這樣以新奇取勝的飯店。

就在他絞盡腦汁思索飯店的名字時,家裏人知道了他準備辭職開飯店的打算,紛紛表示反對。他們說:“放著這麼好的工作不做,非要開什麼餐廳!你是不是存心的?”

偏不信邪的劉傳濤說:“我就是要錯一回,而且要錯出個名堂來給你們看看。”

話一出口,劉傳濤豁然開朗:索性就開家“摸錯門”飯店吧!可劉傳濤的朋友一聽他要給自己的飯店起這麼個怪名,都表示不解:取這麼個名字,豈不是把很多想進來的客人都拒之門外了嗎?劉傳濤卻認為,這個名字與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主流文化有點兒“背道而馳”,說不定這點兒“離經叛道”正是吸引食客的絕妙之處呢!

就這樣,在人們的議論和觀望中,2002年6月9日“摸錯門”飯店正式開業。“摸錯門”3個字的確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有些路過的人停在飯店門口看稀奇,有些人還專門跑來看熱鬧。但當人們嚐過鮮後,劉傳濤的生意漸漸清淡下來。一個月過去了,飯店僅贏利3000多元錢。劉傳濤不由暗暗著急: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投資啊!怎麼辦呢?難道這一步真的走錯了?有一天,一位客人在結賬時,不無遺憾地說:“‘摸錯門’,‘錯,在哪裏?除了招牌有個錯字,其他和別的飯店都一樣嘛!”劉傳濤一拍腦袋:是啊,自己的飯店就“錯”在這裏!可是怎樣才能“錯”出點味道來呢?於是劉傳濤開始著手飯店的“錯文化”建設。他決定從外到內,重新改造“摸錯門”。

在飯店門口,他叫人立了一麵文化牆,推開門就可以看見一個鬥大的“錯”字。店裏的4個包間,也分別以“推錯門”、“走錯門”、“開錯門”和“進錯門”命名。這4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原來,這4個包間共有16扇門,其中隻有8扇門能打開。如此複雜玄妙的結構,自然令人經常摸錯門。

有一次,一個客人去了一趟洗手間,回來就找不到他的包間了,推開一個房門一看:錯了!裏麵的客人笑著說:“哥們,你也摸錯門了!”再推開一扇門,又錯了!房間裏的人都笑起來:“哈哈,又是一個摸錯門的!”直到推開第三個房門,才找對了。他把摸錯門的事情講給朋友聽,他們都笑得直不起腰。客人們就在類似於遊戲的“摸錯”和“尋找”過程中,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樂趣。後來,劉傳濤為飯店設計了一套印上“錯”字的特製陶罐,還征集有關“錯”的故事、名言、諺語和俗語,後來又推出一係列以“錯”為主題的係列菜。

2003年,“摸錯門”的名聲傳遍整個青島,小店麵很快就容納不下源源不斷的客人,劉傳濤萌發了做連鎖店的想法。2003年5月,“摸錯門”的第二家直營店在青島開業。到2006年初,“摸錯門”在全國已經有60家加盟店,遍布全國十幾個省市和地區。劉傳濤的總資產也達到上千萬元,真正做起了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