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多謀斷(4)(1 / 3)

避實擊虛是《孫子兵法>中最核心的關鍵,一個企業的“虛”也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就變成它的致命點。目前,許多企業采用盲目的模仿性跟隨競爭戰略。人家生產什麼產品,自己就生產同類產品,緊緊跟著人家產品的變化而變化,不斷緊盯,不斷模仿,甚至大打價格戰,跟人家硬碰硬。但他們不知道,在這種硬拚的情況下,對手不斷地變化,你卻隻能永遠跟在別人身後,不斷地消耗著各種資源。如果你的實力不及對手,那麼最終將被對手拖入陷阱而無法回頭。

10.盯上富人,錢賺得多

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富人賺窮人的錢;窮人賺窮人的錢I富人賺富人的錢;窮人賺富人的錢。最常見的是第一種:富人賺窮人的錢,榨取窮人的剩餘價值。這也是馬太效應日益加大,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原因。窮人賺窮人的錢,勢必會使絕大多數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賺富人的錢,錢隻是在富人之間流動,不會流進窮人的口袋裏。窮人要想發家致富,隻剩下最後一種方式,也是最道義、最便捷的方式,那就是窮人賺富人的錢。

賺富人的錢,較大的優點就是厚利多銷。拿吃飯來說,窮人求的是實惠,而富人吃的是品位。在高檔會所,一杯冰水都要50元,而窮人一月也用不了50元的水,自來水3元一噸,50元能裝多少杯啊!窮人在乎這50元,而富人不在乎,他們追求的是情調、格調,所以隻要號準了富人的脈,開發出適合他們的產品,即使百倍、千倍的利潤,富人也會去買。他們的特點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劉雪梅就是看準了富人的這種心理,靠做富人生意發了大財。

19歲那年,劉雪梅高考落榜,和幾個同鄉姐妹從江蘇來到上海,好不容易在市郊一家服裝廠找到了工作。2004年春節前,征得雇主的同意,劉雪梅在上海做保姆的老鄉阿秀請她過去玩。劉雪梅來到了阿秀的雇主沈先生家。下午,沈先生帶著幾位客人回家。剛坐定,他就讓阿秀從儲藏室裏取出一個包裝精美的盒子:“今天我請大家品嚐正宗的古巴雪茄。”

精美的煙盒在客人手中傳遞了一圈後,沈先生打開包裝盒,遞給每位客人一支雪茄。一位客人說:“要是工作清閑點兒就好了,真想開一家雪茄店,我的很多朋友都喜歡這玩意兒。”另一位客人說:“我在國外時就喜歡雪茄,回國後很少抽到那麼好的了。”整整一個下午,大家都在談論雪茄。劉雪梅想:既然雪茄這麼受歡迎,開家雪茄店肯定有錢賺。客人走後,劉雪梅對阿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阿秀卻說:“一支雪茄得幾百元錢,那麼貴,有幾個人買得起啊!現在想賺錢的人那麼多,如果真有這麼好的事,還會輪劍我們嗎?”

2004年6月,劉雪梅辭了職,用好不容易湊來的8萬多元錢在上海開了一家雪茄店。為了掌握更多有關雪茄的知識,劉雪梅買了許多書“惡補”。然後,她采購了一批雪茄,準備一顯身手。在劉雪梅的辛苦操持下,雪茄店的生意終於好了起來,每天的營業額都超過3000元。

2005年3月的一天,一位衣著華貴的客人走進店來說:“給我來一包雪茄。”劉雪梅一聽就知道客人對雪茄並不了解,否則不會說“買一包”。劉雪梅熱情地給客人講解了起來,客人對雪茄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一次就買了2000多元的。通過這件事,劉雪梅意識到中國的有錢人很多,但了解雪茄的並不多,要想將生意做好,就要加強宣傳。劉雪梅請人設計了詳細的宣傳資料,擺放在店裏讓顧客閱讀。此舉大大刺激了雪茄的銷售。

2005年10月的一天晚上,5位外國客人來到店裏選購了幾支雪茄後,其中一位說:“這個店沒有相應的服務,我們到旁邊的酒吧聊聊吧。”劉雪梅知道,抽雪茄需要配套的環境和設施。雪茄是一種高檔消費品,客人在享受時對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比如舒適的休閑椅、柔和的燈光,很多人喜歡一邊抽雪茄、品洋酒,一邊欣賞爵士樂。

很快,劉雪梅將旁邊的鋪麵租了下來,將營業麵積擴大了一倍,添置了沙發、茶幾、音響和書刊架,還配備了酒水、時令水果等……雪茄店變成了雪茄吧。這一改變,令銷售額明顯增加,每個月除去開支,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因為抽雪茄有一半的樂趣在於裁剪、點燃和保養雪茄。隻有配上高檔的煙具,才能真正體現出“雪茄客”的身份。於是,劉雪梅又進了幾樣顧客普遍使用的煙具。2006年7月,一位經常光顧雪茄吧的企業負責人,向劉雪梅訂購了38萬多元的雪茄煙具。原來這家企業要召開產品推廣會,準備買些煙具送給外商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