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劉雪梅的雪茄吧在上海知名度越來越高,其個人資產已超過200萬元。她準備近期在上海選擇幾處合適的場所,再開兩三家連鎖店。
要想賺富人的錢就得了解富人的消費心理:一要有適合富人身份的產品,二要能滿足富人心理的產品(尤其是中國人),三要有質量過硬的產品,四要有過硬的服務產品,五不能有忽悠人的心理,六要有敢於賺高額利潤的心理(可以到1000%的利潤率)。
在2006年的《福布斯》排行中,35歲的陳早春和他的前沿控股集團排在111位,財富為22億元人民幣。陳早春說:“其實我的生意一直都是和有錢人打交道。”。從剛畢業的時候跟著香港人做外銷房銷售,到自己創立上海史丹福房屋機構,第一批包裝租憑上海的老洋房,現在集中精力做休閑旅遊,建立天目湖頂級度假區、私人飛行俱樂部和所謂“生活奧斯卡”,他一直在用休閑的方式去賺富人的錢。
陳早春把中國的高端消費階層分為四種人:第一種是國外土生土長的華人,他們受國外影響,理念非常西化;第二種是因為留學或者工作需要,在國外生活過一段時間,和國外高端人士打過交道的人,他們受第一種人的影響很深;第三種是沒有在國外生活過的、外資企業以及周邊的受影響人群,他們對國外生活的理解沒那麼豐富,但是老板和同事可能就是美國人、歐洲人,所以他們受的影響會比較大,潛移默化中也開始慢慢能夠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沒去過法國也知道買LV。
陳早春說:“最後一種人,錢最多,賺錢最容易,花錢也最快。但是他們在有錢之前,最缺的就是錢,所以特別害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有錢。中國有很多鄉鎮企業、房地產開發商很有錢,自己弄塊地蓋了房子,就能賣兩個億。這些人90%的消費都是炫耀性消費,玩的是卡拉OK、桑拿、賭錢。還比著買車,你買勞斯萊斯,他買法拉利,比來比去,你去江浙一帶的縣級市看看,頂級跑車的擁有量按人口比例來說,比1600萬人口的上海多多了。”
陳早春分析說:“現在的中國,理論上講是富人的錢比窮人的錢賺得舒服。因為市場大,中國僅一個上海的有錢人可能比米蘭都多。”陳早春說:“但是賺富人的錢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就是你到底有沒有能力去賺這個錢。”
賺富人的錢利潤大、回報高,但富人可比窮人難侍候。他們追求時尚、追求品位、追求與眾不同、追求服務到位。所以賺富人的錢一定要做足功夫,不僅硬件過得去,軟件也不能落下,富人也是人,也是你的顧客。顧客就是上帝,隻有處處從“上帝”出發,達到“上帝”的滿意度,還愁賺不到大錢嗎7
11.明星得名我得利
現在打開電視,不可避免地要受廣告的侵擾,不管你願不願意,廣告都在生活的各個地方包圍著我們。這些廣告以明星代言居多,因為他們認知度高,號召的產品自然能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印象,也影響著一部消費者的消費趨向。明星代言,商家打開了知名度;名星則既獲利又獲得了上鏡機會,可謂兩全齊美。作為一般的商家,無力請明星代言,但也可利用明星為自己造勢、生財。
我們在創富時,要善於借周圍的資源,尤其是利用名人的資源。因為名人最能夠抓住消費者的眼球,也最能吸引消費者來買。有人說,這是一個盛產偶像的年代。各種明星偶像風起雲湧,領一時之風騷。每一位偶像誕生後,都會有一大幫“粉絲”追隨,為之瘋狂、為之揮金如土。如果借明星之名從這些“粉絲”身上撈金,定是輕而易舉之事,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今年30歲的夏利青是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人。1995她高中畢業後來到深圳市,在南山區西麗鎮一家港資工藝品廠打工。3年後,她決定辭職自己創業。2000年春節前夕,夏利青花幾萬元錢在深圳東門租了個小店鋪,開了一個小工藝品店。她在經商中得出結論:狂熱的“粉絲”為了追星是不計金錢成本的!摸透“粉絲”的這種心理後"她在全國狂開“偶像精品專賣店”,誰時下最火,就開誰的“精品專賣店”。
2002年1月,夏利青在深圳一家IT公司做技術員的新婚丈夫要調到北京去工作,兩人麵臨著兩地分居的難題。丈夫勸她說:“北京的追星族比深圳更多,你不如去北京開一家這樣的店!”夏利青覺得丈夫說得有道理,於是把深圳的店交給妹妹打理,自己跟丈夫一起來到了北京。憑著在深圳開店的經驗,她很快就在北京青年宮附近開了一家偶像精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