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經常出差,卻總是買不到對號人坐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不怕慢,就怕站。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麵現象迷惑了,不會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將蘊藏著多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而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會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都會沒有了。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是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生活中總有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人,他們隻能永遠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要知道財富不是固定在某一處的,需要你去發現、去找。不。怕慢,就怕站,等待的結果隻能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倪誌君是深圳創佳電子設備廠的總經理,他從2000元起家,依靠勤奮和智慧在電子設備領域賺到了第一桶金,如今早已是百萬身價。他說:“當你有個好想法時,就應該立刻去做。不要聽別人怎麼說,隻要你自己去嚐試、去摸索,才會知道這個想法究竟有多好。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係,因為你從中會學到很多東西。結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去做了,在做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就是資本、就是財富。”
1989年,段雲鬆考上了當時北京最好的王府飯店。在王府當行李員時,他經常給飯店附近一家名為“五衍烤城”的餐館介紹生意,被餐館的老板一眼看中,於是兼職在“五衍烤城”做副總。後來,他幹脆辭去了月薪3000元的行李員工作,專職在“五衍烤城”做月薪600元的管理的工作。沒想到就任“副總”8個月後,餐館易主,他和其他8個員工一起失業了。失業了半個月之後,段雲鬆覺得自己愛吃餃子,想到別人也可能愛吃,便開了一家手工餃子館,結果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1990年,他的民豐餃子館一年下來掙了10萬元。餃子館經營成功了,手裏有了資本,段雲鬆的思維更活躍了。
在餃子館裏,他發現很多拿著手機的人進來吃,就想他們是不是山珍海味都吃膩了?於是,“憶苦思甜大雜院”飯莊於1992年正式開張。他在院裏拴了隻鵝,並從農村搜羅來井繩、轆轤、風箱之類的東西,還砌了口灶。這裏淨是些大飯店裏沒有的棒子麵粥、高粱餅子……生意出奇地好,既迎合了吃慣大餐館有錢人的獵奇心理,又滿足了一些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1994年,就在“大雜院”正紅火之時,他卻突然放棄了飯館生意,轉而開了京城第一家茶藝館。問及原因,他說從開飯館到開茶藝館多少有些偶然,一次他接受了一個台灣人喝茶的邀請,從此知道茶還可以那樣喝,知道了什麼是茶藝和茶道,還知道光台北就有上千家茶藝館,可北京居然一家也沒有!
“福麗特茶城”在2000年開業,段雲鬆時任總經理,之後茶城曾一度將二樓的倉庫改做服裝和小商品生意。幾年後,段雲鬆再次接手管理工作,把茶城搬到二樓,並在一樓開了一個5000平方米的“久福”人性化主題超市。
2002年裏,他幹了好多事兒,做傳媒廣告公司、健身俱樂部、藥房等等。結束“久福超市”的第一階段工作後,他又在後海開-r -個1000平方米的餐帶茶飯店。這麼多買賣、行當,段雲鬆想幹什麼就幹了,而且都挺成功。
“你有多少錢並不重要,如果有什麼事兒你是第一個去做的,比如提起北京的茶藝館,人們都會說是我第一個做的,這樣才有意義。”“果斷的錯誤勝過猶豫的正確”,段雲鬆再次說,“把你的眼光放得遠些。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又不容易成功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而且,想到了就要去做,不怕慢,就怕站。過去人們老說‘勤奮加上機遇就等於成功’,這是不全麵的,勤奮肯定是要有的,除了這,最重要的還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1993年,35歲的李金元正式走出滄州,投資於天津。可是當他剛剛注冊了天獅經濟發展總公司,準備主營房地產業務時,國家的宏觀調控卻突然來臨。再三思量後,李金元沒有聽從合作夥伴的規勸,而是放棄了在房地產的所有投資全身撤退,轉向保健品的研發。同一年,戴誌康經曆了公司業績的大起大落,債主臨門、公司幾近破產。富島基金1992年募集6000萬資金投在杭州房地產上的項目,同樣陷入半死不活的境地。不過股票、房地產這兩個戴誌康看好的行業,他一直沒有放棄,隻是在等待時機。事實證明:也正是股票和房地產為他賺足了資本。1996年坐莊“蘇常柴”,他賺了一個多億。1998年他以低廉的價格拿到上海浦東大塊土地,獲得的利潤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