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山一證券公司的創始人小池田子說:“做生意成功第一要訣就是誠實,誠實就是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就別想有命了。”
“商無信不立、業無誠不遠。”信譽對商人來說,就像水對魚那麼重要,那些留傳了百年的老字號,哪家都有幾個“誠信”的故事。其實在中國曆史上,“信”一直被人們看成做人之本、立身之本,而不僅僅是在商界。信譽是一種無形的價值,你平時可能看不到它的存在,但當你年終計算利潤時,它就會顯現在賬麵上。失信於人,不僅昭示你人格卑賤、品行不端,還是一種顧眼前不顧將來、顧短暫不顧長遠的愚蠢行為。誠實做人、本分做事,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誠信能給你帶你一生的財富。
5.能吃虧就是福
從前有個商人,沒有文化,更沒有後台背景,生意卻做得出奇得好,而且曆經多年長盛不衰。有人問他發財的秘訣是什麼?他坦然地說:在與每個夥伴分利的時候,自己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這樣的交往心態成就了他的好口碑,凡是與他合作過一次的人都願意與他繼續合作,沒有合作過的人也願意與他合作,而且還會介紹一些朋友給他。朋友再擴大到朋友,他的客戶就如同滾雪球般越來越大,而且人人都稱讚他。最終,雖然他每項合作都拿小頭,但這些小頭集中起來,就成了最大的大頭。他也成了真正的贏家,既得利益,又得人緣。
古人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是說,禍中孕育著福,福中也埋伏著禍,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吃虧是福就是告訴我們“福”與“禍”之間的這種辨證關係。吃虧是不會白吃的,誰心裏都明白,一般人都會給你適時的補償,這就是所謂的吃小虧得大福!
2005年夏天,張翔籌到三千塊錢後瞞著家人偷學製作綠豆沙,並把手藝帶回南京。回到南京後,他把製作綠豆沙的整套設備擺在家裏,包攬了從采購、生產、運輸、推銷、財務等所有環節的活。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高強度的勞動付出是必須的。為了節約成本,也不可能一開始就雇三四個人;即便是公司的運作流程,也是在實踐中慢慢摸索的。經過兩年的艱苦創業,張翔的綠豆沙係列飲品逐漸被人認可,順利進入尹氏雞汁湯包、易記皮肚麵、城市快餐等門店銷售。
張翔說:“我覺得做生意就像談戀愛,不必斤斤計較,而應學會珍惜和感恩。如果談女朋友,總想著萬一分手怎麼辦,花了錢,又怕打了水漂折本吃虧。這麼猶猶豫豫,不願全心投入,遲早真的會分手。”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張翔還舉了個小例子:有一次,他去一家門店送貨,找完錢回家後,人家打電話來說剛才有張20元是假幣。明明當麵點清,門店也有其他現金支出,怎麼就能肯定那張20元一定是出自自己之手?不過,張翔還是專程去換了錢。“隻要不是原則問題,吃點虧也沒什麼。”反倒是那個門店的人覺得不好意思,後來的業務全部轉給了張翔。做生意看重的是長遠,錢是賺不完的,要考慮給自己留下良好的口碑和信譽,讓生意主動來找自己,這樣就不怕沒有生意可做了。美國耐克公司創始人菲爾·耐特曾說過:“有時候,能吃虧就是福,會退讓就是成功。”
商業俗話說:“釣魚需長線,有賠也有賺。”對於生意場的得失,一定要站得高、看得遠。吃虧就是福,因為人都有趨利趨益的本性,你吃點虧,讓別人得利、受益,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你與人交往的感情步人快車道,以至工作上受益。
在日本的一家工廠,一個做門衛的華僑常常在工作之餘向工人出售啤灑,價錢相當便宜,有人好奇地問他:“你是從哪裏批發到這麼便宜的啤灑的?”對日本人的問題,他淡淡地答道:“哦,我是按原價賣的。”“那你圖什麼呢?這怎麼能賺錢?”他隻是搖頭,笑而不答。
這位華僑其實是很精明的,他自有他的打算:初時以本錢或微利出售啤酒,多多地賣,小小地賺,賺一分是一分,賺一文是一文;同時,賣得多,啤酒桶也多,賣啤酒桶也可以賺到一筆錢;更重要的是,啤酒賣得多,就可取得啤酒批發商的信任,以後即使資金不足,也可以向批發商賒二三十桶啤酒,賣了以後再付款,再進啤酒。這樣他的啤酒生意越做越大,逐漸占領了當地市場,取得了豐厚的利潤。這就叫做眼光獨特,即使開始吃點虧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