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身處競爭激烈的商海,每一位創富者都是上緊了發條的鍾表。但應記住:弦繃得太緊,是會斷的。應注意工作中的調節與休息,不但於自己健康有益,對事業也是大有好處的。以律己之心律人,以寬人之心寬人。有時候,我們學會了如何寬容別人,卻忘了如何寬恕自己。如果我們不會善待、保護自己,那麼我們將生活得很累、很無趣。
11. 創富有德,經商有道
市場經濟奉行競爭原則。隻有競爭,經濟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消費者才能受益,國家才能富強。我們不妨把商業競爭視為一種競爭性遊戲。在其中,參與者不能奉行利他主義,必須為個人或本團體的利益、名次和獎金去拚搏。若競爭者們都講謙讓、仁義、無私、奉獻,競爭格局就無法產生,社會也無法進步,
體育比賽是一種典型的競爭性遊戲,我們很難想像在一場籃球賽或馬拉鬆比賽中,參賽者們會互謙互讓,主動落後於人,把名次、獎金和榮譽視為浮雲,拱手讓給他人。也就是說,所有競爭性遊戲必須認可參與者的利己動機,利他主義反而是一種反常行為。商業競爭的參與者——不論是個體工商戶還是股份有限公司,不論是合夥企業還是跨國公司——都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期望以最小投入獲得最高回報。但是,任何遊戲或競賽都不能沒有規則:不能不加遏製地放縱利己主義,不能容忍參與者暗中作弊、損人利己、內外勾結、巧取豪奪。必須有一種道德規範進行約束。但是我們隻要在競爭框架內考慮道德問題,就會碰到一個悖論:我們承認利他主義是高尚的,但利他主義有悖競爭原則;我們承認利己主義有合理性,但又不能過分放縱利己主義。怎樣解決這一道德悖論?實際上,商業道德與體育道德有很多相似之處,體育道德可以給我們啟示,是商業道德效仿的典範。
體育競爭具有上千年曆史,其存在有賴於一套嚴密的規則。在規則限定的範圍內,人們可以合理、合法地奉行利己主義,為個人、團體乃至國家的利益拚搏奮鬥。一旦超越了規則,就被視為犯規。如果多次犯規,就要被罰下場,喪失參賽的資格,對於情節惡劣者還要追究法律責任。
商業道德是以信譽為基礎的道德,既肯定了商人與公司追求個人利益和小團體利益的合理性,同時又要求商人和公司“以誠為本”、“公平交易”、“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守信譽”。商業道德反對“欺行霸市”、“以次充好”,以及壟斷和權錢交易。商業倫理的建立需要相應的法律來強化人們的道德意識,如果違規者得不到懲罰,反而受到寬待,商業倫理就會成為沒有約束力的東西。
李嘉誠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是我的錢,一塊錢掉在地上我都會去撿。不是我的,一千萬塊錢送到我家門口我都不會要。我賺的每一毛錢都可以公開,就是說不是不明不白賺來的錢。”
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人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翻譯過來就是:強盜問他的頭目,當強盜也有道嗎?強盜頭說:當強盜當然有道,天下的事情哪有沒道的,而且學問很大。首先在妄意——估計某處有多少財產,要估計得很準確,這就是最高明——聖也。搶劫、偷盜的時候,別人在後麵而自己先進去,這就是大有勇氣——勇也。等到搶劫偷盜成功了,別人先撤退,自己最後走,有危險自己擔當,這是個做頭人應具備的本事——義也。判斷某處可不可以去搶,什麼時候去搶較有把握,這是大智慧——智也。搶得之後平均分配——仁也。所以做強盜也應具備“仁義禮智信”的素質,若不具備是當不了強盜頭目的。
“商亦有道”。在商場中,商人的“道”在何方呢?現代商場上的“道”一方麵表現為應講究倫理原則的商業道德,一方麵則是顯示出智慧火花的現代商戰策略。商人是否有較高的商業道德直接關係到企業形象,“德行比外貌更重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的商人認為: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金錢萬能論”,隻要能獲取最大的利潤,任何經營手段即使是假冒偽劣、誆人行騙都可以使用。其理論根據就是市麵上大批關於商場厚黑學的書籍,它們“引經據典”,大肆兜售“臉皮厚、心眼黑”的賺錢訣竅,使一個個“奸商的麵孔”躍然紙上。
新時代的儒商一定要摒棄所謂的“厚黑”言論,在商場中培養自己高尚的商業道德,表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