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肚量大(5)(2 / 3)

1.禮讓互尊。

儒家傳統思想曆來重視人,認為天地之間,以人為貴。“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句話對商人們來講更為貼切,可以說以人為貴、與人為善就是商業的生命線,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就拿顧客來說,如何做到尊重顧客,把顧客當成上帝,應是經商工作的重心。如果你僅把他們當做行騙的對象,抱著“騙一個算一個,反正中國人多”的思想,最後倒黴的一定是自己。再比如下屬,你是通過揮舞權杖來調動他們,還是以誠待人、以誠感人,用自己人格的魅力贏得別人的合作。方法不一樣,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會不一樣。

2.誠實守信,公平交易。

這一點曾被許多明智的商人奉為商場的“黃金法則”,其巨大作用不言自明。

商人都想怎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在利益麵前總希望:我能多得一點,別人便少得一點。經營手段往往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和人打交道則懷有戒心。某個商人一旦在別人心目中樹立起誠實守信的形象,那麼找他做生意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原因何在?就是因為他讓別人感到放心、可靠。

3.義利相宜,立德立功。

義利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所謂義,是指思想行為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所謂利,主要是指利益、功利。如何處理利與義的關係,是延續了2000多年“義利之辯”的焦點。商人對利與義的處理,就直接關係到自身的形象。

商人要言利,否則不能稱其為商人。但一心隻為錢而置義於不顧或發不義之財者,隻能是個“鐵公雞”或“守財奴”。大氣的儒商應義利相宜、立功立德,盡自己的能力回報社會。他們的商品意識和奉獻精神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並且越是發展商品經濟,越需要發揚奉獻與犧牲精神。

日本愛華路多株式會社的經營信條就是:“通過履行公正之商道,以實踐向社會做奉獻。”而其社長兼董事長原平崗先生的個人思想則是“人生就是奉獻,商道即人道”。他認為一個對社會做奉獻的人,社會是不會忘記他的。這些思想都是商業道德在他們心中高度凝聚的表現。商離不開“道”,深諳此“道”的老板就是儒商,這個“道”也是老板塑造最佳自我形象的必由之路!

12. 正視金錢,用之有道

許多持有消極心態的人常說:“金錢是萬惡之源。”他們認為金錢讓人墮落,讓人犯罪,讓人痛苦,讓人毀滅。《聖經》上說:“貪錢是萬惡之源。”這兩句話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卻有很大的差別。持積極心態的人,總是能看到金錢的美好一麵I而持消極心態的人,卻隻看到金錢罪惡的一麵。

錢是一種自信!幹渴時,錢是甘甜的山泉,饑餓時,錢是香噴噴的美食;黑暗時,錢是指路的明燈!試想,如果沒有錢,人類將會怎樣?錢是一種自由!有了錢,就有了選擇。可以向南走,也可以向北走;可以聽你的,也可以不聽你的。錢的自由其實就是人的自由。錢是一種安穩!“手裏有錢,心裏不慌”,錢讓人可以挺起生活的脊梁。

錢濃縮著人所有的希望!人之所以不斷創造、不斷迸取,就是因為看到了錢及其所負載的力量、智慧和信念。有了錢,人就有了傾注愛的對象;若失去錢,人不隻會孤單,還會否定自己。因此,錢本無罪!隻是有些人對錢的本質進行了汙辱和損害,自身也留下無盡的痛苦和悲哀。金錢本身並無善惡之別,而取決於使用金錢的人如何運用它。金錢可以購買軍火、毒品,也可以建造醫院、教堂。金錢用來造福社會,就是善的;用來毒害社會和大眾,就是惡的。

人們熟知的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他出身貧寒,在創業初期人人都誇他是個好青年。當黃金像火山流出的岩漿似地流進他的金庫時,他變得貪婪、冷酷。賓夕法尼亞州油田地帶的公民深受其害,有的受害者甚至做出他的木像,親手將“他”處以絞刑。無數充滿憎惡和詛咒的威脅信湧進他的辦公室,就連他的兄弟也十分討厭他,特意將兒子的遺骨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園遷到其他地方。他說:“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內,我的兒子無法安眠。”

洛克菲勒在53歲時,疾病纏身,人變得像個木乃伊。醫生們向他宣告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其一。這時,他開始醒悟到是貪婪的魔鬼控製了他的身心。他聽從醫生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上劇院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經過一段時間的反省,他又開始考慮如何將龐大的財產捐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