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就是自悟、感悟、頓悟,引導學生學習和閱讀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讓他們自己在讀書中去領悟;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實踐和體驗中去感悟。日積月累,自悟和感悟豐富了,就可能豁然明白,產生頓悟。
化,由悟的積澱,就會提升、內化為個人的人文精神和能力,再把人文精神和能力外化為行動,這就達到了化的境界。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每學期邀請校外專家、學者來學校開設人文和科技內容的講座,講座內容有數學與文化、怎樣欣賞《圍城》等作品、怎樣認識康乾盛世、宗教知識、插花藝術等。每學年學校組織一次人文知識競賽和詩文朗讀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讀書節和藝術節。這些活動,進一步優化了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育人環境。
教育科研提升教學人文品位。
課堂教學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教師依靠教育科研來提升教學的人文品位。林校長率先垂範,抱著努力鑽研的態度,寫了多篇對人文教育思考的文章,許多教師也學習、研讀有關專著,把自己對人文教育的理解以及實施人文教育的經驗體會寫下來,發表在校刊上。學校還把人文教育研究當作一個重要的科研項目,申報了市級科研課題。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教師在各個學科和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麵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教師們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滲透人文教育,文科教師利用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係統的人文基礎教育,著力於學科的融合;理科教師積極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他們總結出很多很好的經驗,如理科中如何滲透人文教育方麵,吳書林老師總結道:在備課時不局限於教材本身,要善於對教材做必要的橫向、縱向延伸。縱向,即把有關的內容放到科學發展史中考查,看科學家如何發現科學規律;橫向,即把有關內容同現實的生產、科研等聯係起來,看它的應用和作用。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情感交流、平等的關係等也是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麵。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教師們普遍感受到,要真正做到在教學中滲透、融合人文精神,提升教學的人文品位,教師須有一種意識,一種認識上的自覺。提升教學的人文品位需要做許許多多方麵的努力,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追求科學的動力,要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要發揮教師人格的力量。
一位高二學生談學習的感受時說:“物理老師由天體運動規律引出了宇宙的廣博。在宇宙麵前,人類是多麼渺小啊!老師說,學物理的人,大多心胸寬廣,在學了這些天體和宇宙發展的規律後,對為人處世都會有新的理解,其實對很多事沒必要太計較。理科知識對我們的未來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我不知道,但如果能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我們必定會受益終生。”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融會人文品位的教學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教育,不斷取得豐碩的成果,2001年被市教委認定為首批“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文科實驗班已有五屆畢業生。2002年,在北京市高考文科總分前80名學生中,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實驗班學生占了10名,該班32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的有18名。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這進一步為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人文教育指明了方向,給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師生以巨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