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對教育的體驗更深刻,一方麵想做而不得。思想是很孤獨的,但又注定不會放棄這樣一種目標去不斷地想,同時希望不斷地做。

康健始終認為,像北大附中這樣的學校確實有條件可以做些什麼。“但為什麼做不成?因為我們所有的學校都綁在一架戰車上,製度給學校的空間太有限了。但真正優秀的人才,是在實踐當中、是在大風大浪當中、是在自由的時間和空間當中才能培養出來的。”

在高校做研究時,康健曾和他的工作組從事過十年的國家課程“綜合實踐研究”,小學至高中:將主題實踐的方式、社會體驗的方式、團隊的方式甚至LEAD鄄ERSHIPPROJECT應用於教學實踐。他說,學生的表現是非常令人驚喜的。

“假如給我一個空間,假如給我一個機會,我覺得我們可以把一批人甚至更多的人培養成身體很健康,頭腦很清醒,肩負天下,敢為人先的一代人。他們不僅僅是一兩個狀元,而是會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的人。”

盡管做了校長,主要工作是為製度服務的。

第四節更新教育觀念,促進教師發展

張思明,北大附中副校長。數學特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曆,曾留學日本。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青年骨幹教師。編寫的《中學數學建模的實踐與探索》一書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科研成果二等獎。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北京市青年教師“師德之星”。1997年獲北京市“五四獎章”。1999年獲北京市首屆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和“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2004年教育部素質教育講師團首席報告人。2005年教育部全國教育十傑。

一、參加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巡講團歸來的彙報

背景簡介,更新教育觀念的思考:

本書篩選了中小學名校打造品牌的經典案例,告訴讀者怎樣把自己管理的學校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品牌學校。

引導廣大教師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觀,“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教育質量觀,“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的教育價值觀。

轉變觀念的實踐和各地教師的案例:

1.學生教育管理的觀念更新。把給學困生補課改為補預習。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強製型教育隻能外化成表麵的紀律,而潛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內化成終生的良好習慣。精心創設學生成長的人文環境。評先進班集體改為自報某些方麵的先進班集體。無人監考的認識。學校門口小攤販的清除過程。學生鑒定的改革。

2.學科教學的觀念更新。學生的主體性要求,歸還學生的不僅僅有時間、更重要的是思考的權利、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想問題的權利。“喜歡學習”小學8.4%、初中10.7%、高中4.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國調查。李政道:我們中國的傳統是“做學問”,現在是“做學答”。教學的觀念更新實踐的案例。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3.薄弱校的起飛,教師群體的成長的啟示。不求抓一手好牌,但求把手裏的牌打好。通過找遺憾發現問題,學會反思,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寫教育案例、交流教育案例。探索讓素質教育的理念真正走進課堂。把工作的過程變為研究的過程;把研究的過程變為理智工作的過程。把寫案例過程變成為教師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的過程。把幫助教師整理、修改案例的過程,變為繼續學習提高的過程。把聽案例的過程,變為進一步促進教師觀念轉變和創設更適合學生的教育的過程。

二、教師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考

1.教師隊伍麵臨的考驗(點到麵的思考)。師德水平和敬業精神;專業發展的誤區:我的老師是怎樣教我的?教材更新帶來的尷尬;用計算機的兩個極端;“評優課、教學評價的誤導”;師範生怎麼了?繼續教育怎麼了?

2.教師常常遇到的問題是:基本勝任教學以後,怎樣提高自己?怎樣提高自己的學科專業素質?怎樣才能把課備的更好、講的更好?什麼是好的教學、好的課?一線教師怎樣作科研?怎樣看待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什麼是好的教學?怎樣看待教師自己的教學、學習資源?中學生可以做出創造嗎?可以做研究性學習嗎?教師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