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科研,領導先行。領導直接參與科研課題的組織、研究,有幾方麵好處:首先,可使領導對教育科研有切身體會,這樣在指導教育科研中則有充分發言權;其次,領導直接參加科研,可使教育科研更好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另外還為樹立教育科研典範起帶頭激勵作用。北京五中校長吳昌順就是一個帶頭搞科研、成績顯著的專家型校長。吳校長的教研課題《中學生聽說助讀》就獲國家優秀論文一等獎,吳校長還參加了“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和“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等等課題研究並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他學校領導也積極參加其他課題的研究。領導的參與並取得成果,能夠極大地鼓舞全校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4.形成教育科研的骨幹隊伍。組織起一支由專職和兼職人員相結合的精幹教育科研骨幹隊伍,形成一個有凝聚力、戰鬥力的核心,是完成教育科研工作的根本保證。北京五中通過:支持骨幹參加校內外的學術活動,如講學、交流、訪問;組織他們係統學習有關理論;與北京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長期合作,經常請專家來校進行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讓他們參加高校研究生課程班學習;讓骨幹教師擔任課題組的負責人。現北京五中已有學科帶頭人和市區教研員34人,有40多位教師先後去過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講學,培訓教師。使他們得到鍛煉並迅速成長。

5.交流推廣,使科研成果落到實處。北京五中十分注意教育科研的普及推廣工作,以避免經過千辛萬苦獲得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失去教科研的效益。五中曾多次召開教育科研成果鑒定會和教研經驗交流會,把一個學科的教研成果,首先推廣到一個年級的相關學科,再逐步推廣到全校。對於有些教師對科研有神秘感,在教研工作中產生畏難情緒的問題,北京五中推廣教育科研成果過程采用典型引路、個別指導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6.協調、爭取各方麵支持促教研。要搞好一個學校的教育科研,離不開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科研部門、高等院校的支持。北京五中在開展國家、北京市、東城區、學校各級教研課題時,都積極主動爭取各方麵的支持和指導。

北京五中通過以教科研為導向,全麵提高了辦學水平,取得豐碩成果:

校黨支部獲得先進,工會也獲得先進,學校各方麵工作獲得上級的多次表彰。中高考均名列市區前列,總支書記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校長被評為北京市十佳校長和有特出貢獻的知識分子;有六位教師被評為特級教師十幾位中老年教師應邀在電視台授課,有上百篇論文在各級報刊和雜誌中發表。在教育科研上的成果,使北京五中更突出了一所高質量名校的風範。

第三節北京五中簡史

(方家胡同校門)(1945~20世紀60年代校門)1930年9月1日北京五中遷至方家胡同,改名北平市立第五中學,此時在校學生115人。1945年9月1日抗日戰爭勝利後遷至細管胡同13號現址,該處原為侵華日軍城北國民小學。彼時有學生466人(初中306人,高中160人)。

1949年2月由北京軍管會委派北平地下黨幹部張天泳、延安幹部張夫、於成吾任軍代表接管北京五中。1959年五中被確定為北京市重點中學。

(20世紀60~80年代末校門)(20世紀90年代後校門)(北京五中現在校門)1968年以後開始招收女生,此前學校隻招收男生。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國家投資2500萬元重建北京五中新校舍。1993年9月投入使用,使其具備了現代化的辦學條件。

1996年9月1日北京二十三中建製撤消,與北京五中合並調整。1998年5月市教委批準北京五中在原二十三中校址試辦民辦公助普通初級中學——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實現初高中脫鉤。

1998年9月1日北京五中成為高中校。初中部民辦公助體製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招收第一批學生。

2000年7月北京市教委批準五中進入示範高中校建設序列。北京五中的校訓是:尊師、勤奮、求實、自強。

目前東城區師範學校已劃給五中啟動示範高中建設硬件工程。五中新校區的占地麵積將達到30500平方米,南北校區麵積總共可以達到45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