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不會“一蹴而就”,不會“一抓就靈”,“十年種樹、百年育人”,教育的重要作用或者說教育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各種顯性或隱性的教育途徑、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教育手段,如訓練、陶冶等,積極發揮後天社會的作用,使受教育者最終實現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而達到整體素質的提高。
“整體高素質”教育觀轉化為“整體高素養”教育觀,其中的“高”字的含義也有了一定的引申和變化,“整體高素養”,中的“高”,不僅指“素質”要高,而且還包含著,在培養學生“高素質”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途徑和過程,都應該是科學的、“高”水平的、“高”質量的、“高”效益的、“高”水準的。
“高素養”的核心內容,概括起來就是:身心健全、誌存高遠與自強不息並進、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兼備、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均強。
“身心健全”是指學生的生理、心理兩方麵均得到健全與健康的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身體、生理素質達到機能、體形、體能與適應四者的和諧的高水平發展,從而具備強健的體魄、旺盛的精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心理上達到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二者的和諧的高水平發展,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頑強的毅力、正確的自我定位以及寬容的心胸和健康的心態,等等。要求是:南開學子應該有健全的身心與健康的體魄,爭取以後能為祖國和社會建設健康服務五十年。
“誌存高遠與自強不息並進”,具體是指要把對內修身養性與對外服務社會結合起來。其中,“誌存高遠”就是要樹立遠大的學習誌向,做到“允公”,即一心為公。“自強不息”就是堅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做到“允能”,即成德達才。“允公允能”是南開中學的校訓之一,意思是指既要有公德,又要有能力,做到“德才兼備”。最初它提出之時,正值我們國家麵臨內憂外患交困之時,它的提出是希望南開學子能夠“為社會謀進步,為公共謀幸福”。當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國家和民族麵臨著新的艱巨任務,即勵精圖治、革除弊端、全麵複興。相應的,“允公允能”也應當具有新的時代內涵和更為具體的要求。因此,應當培養我們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和社會意識,形成堅定的愛國信念,樹立將來滿腔熱忱地投身於祖國建設的誌願。
“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兼備”則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文”本義是指“人世間之事”,引申為“禮義教化”與“人性教養”,主要在於處理與把握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社會關係,以滿足人與社會發展的雙重需要。科學則重點解決人與物質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等,以達到人與物質、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文素養具體地包含人類意識、情感體驗、生命追求、價值觀念、實踐規範、人生智慧以及終極關懷等豐富內容。科學素養則表現為追求真理、尊重事實、勇於創新、理性思維等科學信念、科學態度以及相關的實際能力。由此,“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兼備”即是要求我們的學生在達到所謂的“真、善、美”的同時,自覺地、和諧地協調好它們內部之間互動共生的關係。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對學生來講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他們今後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障。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均強”要求學生在中學階段奠定今後終生發展的堅實基礎。江澤民同誌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精神和能力不僅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個人一生的持續發展來講也是其必不可少的素養。今天的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不斷成長和發展。南開校訓中“日新月異”表達的也正是這層意思。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具體地表現為思維的靈敏度、深度、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強調實踐的價值與作用,對於學生而言,隻有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才能在未來的三大實踐活動中貢獻出自身的才華,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問題三:
南開中學自建校以來一直把廣攬賢才,組建一支高素養的教師隊伍作為辦學、興學的基礎。名校源於名師,名師成就名校,同時名校又為名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和條件。實施“整體高素養”教育觀更離不開一支德高望重的具有高素養教育觀的教師隊伍。在康校長擔任南開中學校長的過程中,如何使南開中學的這支優秀的教師隊伍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何使南開中學的教師隊伍建設有新的突破,使其永葆永久的青春,始終是我探索和思考的重點,是其工作核心。提升這支隊伍的整體素養,這是其作為南開中學校長要踏踏實實去完成的首要任務。因為這是南開中學可持續發展之本,是培養整體高素養人才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