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教育高質與管理高效的達成,必須有科學的教育理論與管理理論作為支撐,從示範校的要求而言,規劃的指導思想應該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所以既要立足於學校,又要超越於學校的工作層麵來思考問題,學校的教育科研應是製訂與實施規劃的先導。
上海中學的示範作用應表現在窗口作用、探索作用和輻射作用三個方麵,通過在某些領域達到國家和地區的最高水平,起到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通過多方麵的教改試驗和教育實踐,起到探索作用;通過高一層,先一步出人才、出思想、出經驗,及與兄弟學校的相互交流起到輻射作用。
第三節新世紀的領導與管理
唐盛昌,1942年生,浙江鎮海人,1962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數學係。現任上海中學校長、上海市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數學學會常務理事兼中學數學教育委員會主任、上海市中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兼數學學科組組長、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及教育碩士兼職導師。1985年被評為特級教師。獲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上海市優秀校長、上海市首批特級校長、上海市教育功臣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創辦國內第一所由中國人管理的國際學校——上中國際部,為學校迅速達到上海乃至全國的領先水平,推進我國基礎教育現代化、國際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發表各類論文100餘篇,出版和編譯的專著30餘本,論著獲全國、上海教育科研成果獎8項;多次作為中國、上海的教育專家出訪,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國際教育專家會議上作學術交流。
各國之間激烈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這一切預示著21世紀的教育將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的教育改革,也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向深度與廣度進軍。世界正在循著經濟國際一體化、科技世界網絡化、產業結構跨國化、金融流通洲際化的方向演化和發展。如何麵對伴隨著新世紀到來的機遇與挑戰?從一所學校的角度來講,學校的領導行為與管理工作,是決定學校發展的關鍵。唐盛昌校長從上海中學管理實踐出發,對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
一、科技與經濟的雙重挑戰
基礎教育麵臨著來自方方麵麵的挑戰,特別是科技與經濟的雙重挑戰。20世紀的發展是急速迅猛的,尤其是進入21世紀幾年來,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科學,都出現了全球化、洲際化、跨國化的傾向。信息時代,知識經濟也已經初露端倪,基層學校要在21世紀適應這樣的形勢,真正做好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就必須清醒地分析新世紀的新挑戰,認清變革的走向。
(一)科學技術的挑戰
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要求基礎教育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到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麵,進行重新審視,並進行相應的改革。要求學校,特別是示範學校,超前於全市、全國的整體改革,率先采取適合校情的對策。
在教育觀念上。首先需要對質量觀重新審視,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從近期看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水平。考慮到教育的滯後性,對教育質量的最後判斷,則是幾十年後該學校的畢業生對社會的貢獻。因此教育質量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受社會需要製約的。一定的時代還會有它特有的質量標準。學生的質量也是這樣,例如,從智育質量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已經過去,強調掌握自然科學學科知識結構的教學質量觀,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現在更注重的是對學科結構、意識、應用、交流的全麵把握,及在此基礎上的實踐與創新,更注重的是自然科學學科與社會科學學科的綜合學習與合理結構。可見,現代意義的教育質量觀,不僅重視量,更重視質;不僅重視外在,更重視內在;不僅重視眼前,更重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