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內容上,需要反思和整合。傳統的內容,顯然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代科技背景的需求,但傳統龐大的知識群是人類的大寶庫,傳統的體係結構是現代內容所不可缺少的基石,因此,對傳統的教學內容不是簡單地摒棄,而必須重新精選以取其基礎精華;被保存下來的基礎精華還必須用現代的表述方式,賦予其更新的內涵。至於現代內容,則必須逐步、漸量地引進。由於課程、教材改革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全麵實施需要時間。因此,基層學校就可以通過開設學校課程,使用學校教材,幫助學生了解科技進步的概貌與動向。上海中學發展課程中的拓廣型部分,正是這方麵的一種探索。
在教育手段上,存在著學校如何逐步推廣現代教育技術的問題,高新技術的運用是教學內容現代表述的前提和基礎。網絡、多媒體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是傳統技術不可替代的。通過網絡,可以與世界各地進行溝通交往,縮短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時空距離;運用多媒體,可以演示宏觀、微觀上難以用言語描繪的知識,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但是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一方麵需要大量的投資,另一方麵又是廣大教師所不熟悉的,於是,如何使用信息技術,用出效果,用出效益,就成為學校所必須解決的又一重大課題。
在教學模式上,必須將接受模式與探索模式有機結合。傳統的接受模式省時、效率高,但對學生控製過強,不利於學生個性發展,不利於學生尤其是資優學生思維的開發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應該適時適度地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進行發現探究式教學,還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與機會。弱控製下的學生探索模式和學生的自由定向研究模式,將成為當今教育的另一種重要教學模式。搞好兩者的有機結合,是我們麵臨的一大任務。
(二)市場經濟的挑戰
現在學校是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運行,學校作為獨立辦學實體,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獨立性。學校的興衰與學校辦學水平的相關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學校在推進素質教育方麵的競爭,也從沒有這樣激烈過。麵對社會人才競爭的大背景,學校在管理體製與機製方麵的改革,必須更加深刻與廣泛。一句話,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接受市場經濟的嚴峻挑戰,是每一所學校所麵對的現實。
市場經濟對教師提出了新挑戰。教師必須一專多能,有紮實的基本功和自己的特色,並能將自己的知識才華轉化為學生的素養和本領。當然,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教師的流動性加大,教師對學校也會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合理的報酬與自身最佳發展將是教師選擇單位的重要前提。
市場經濟對學校也提出了更新的挑戰。學校培養的人才隻有適應未來的社會,才能被社會所接納。學校再不能在象牙塔裏做學問,而應該走向社會、走向市場;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必須能夠經受得起市場社會和未來的考驗;學校應該通過種種努力,被社會肯定,增加社會的支持。當然,學校作為一個獨立的辦學實體,承擔獨立的法律責任,在經費的籌措上,較以前更為困難。學校隻有打出品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才能取得國家的信任,取得家長的支持,唯其如此,學校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發展
由上種種,新世紀,新挑戰,學校必須作出反應,以變革之態來適應時代進步,而學校變革成敗的關鍵正是領導與管理。因此,學校的正確領導及與其相匹配的管理,成為新世紀推動學校教育改革的動力與保證,成為學校在科技與經濟雙重挑戰中不斷發展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學校的領導行為是關鍵
學校的領導行為不同於管理工作,領導偏重於決策指揮,管理偏重於安排執行。學校的領導行為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指引和影響他人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過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一些人文性的、創造性的、價值性的活動,反映的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運用的是有關人事、組織、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麵的知識與手段,實行的是活動目標的確定和政策方針的製定。領導是一種超脫的管理,是一種決策,是對人的影響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