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學校的領導行為對於學校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得多。作為一個真正的獨立辦學實體,正確的辦學價值觀和科學的決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長的辦學價值觀,直接影響辦學目標的確定、辦學策略的選擇、辦學模式的構建、辦學特色的形成與辦學成果的評價。學校領導班子在處理有關學校整體的全局性問題時,作出何種決策,這些決策是否科學可行,正是一所學校能否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而在眾多的決策中,學校教育改革的決策,教師動力機製的決策和學校資源運用的決策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一)學校的命脈——學校教改的決策
學校工作的核心,說到底就是如何根據校情,真正實施好教育。任何學校都承受著升學競爭的重壓,要克服為升學而教、為升學而學的現象絕非易事。學校在課程教材方麵的任何動作,都會立即遇到影響升學的問題。以德育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發展學生個性等一係列正確理念的實施,也會碰到是否影響考試成績的疑慮。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同樣回遇到是否會削弱雙基的擔心。於是少數學校就采取了表麵應付、實質不變的決策,也就是“素質教育叫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搞得紮紮實實”。因此,要做出深入進行學校教育改革的決策,校領導是需要勇氣與智慧的。其勇氣表現在能從祖國發展的大局、從提高國民素質的大局出發,頂住種種壓力,克服種種困難,尤其是習慣勢力的慣性,堅持執行正確的教育方針;其智慧表現在,能夠從學校實際出發,選擇正確的行動策略,更新觀念,凝聚隊伍,克服困難,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麵取得優良的效果。在學校層麵,真正成功的教育改革,既要在素質教育方麵取得重大進展,又要能經受起舊標準的檢驗。
上海中學在這方麵作了初步的嚐試。上海中學是市教委直屬的重點中學,教育的自主權較其他學校大,憑借著這樣的優勢,上中有更多的空間與機會來創出學校的特色。在課程設置上,在選修課與活動課程的比例分配上,在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在信息素養的培訓上,都力求在更新理念指導下作出決策。
首先,上海中學把為培養未來英才打好早期基礎作為學校辦學的目標。為此,改革課程設置成為學校教育改革決策中的重頭戲。在內容上,學校增設發展課程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在程度上,分成高級、一般與拓廣三種水平。學校采取各種措施使學生對自己的課程有更大的選擇餘地與自由,以更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
其次,學校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學校教育的重點。我們認為,學生創新的動機首先來自於解決麵臨困難問題的強烈願望,創新的可能出現來自於對問題的深刻理解與提出不拘泥於常規的解決辦法,創新的成功則直接依賴於學生努力鑽研的堅韌程度與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學校提出了三個注重,即注重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性思維和探索精神,並以此作為改變教師教學觀念的一個抓手。培養創新精神需要載體,學校作出了啟動學科課程、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教改決策,並付諸實施。
最後,學校把信息素養的培養作為適應時代要求的一個突破口。信息素養是21世紀人才的必備素養,隻有具備了高度的信息素養,才能通過電腦、國際互聯網和全球網去主動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繼之以處理信息、發布信息和交流信息。學校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在硬件上,合理追加投資,使學校的信息設備不斷滾動更新,實現24小時校園網與國際互聯網聯通;在軟件上,跟上時代的步伐與節奏,並力爭自己開發研究;在培訓上,根據學生、教師的不同水平與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在管理上,利用校園網絡對學校進行綜合統一的管理,初步實現學校管理無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