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學校的領導行為尤其是決策對學校的發展具有決定意義,而校長是學校領導行為的真正實施者和貫徹者,一個學校的發展有賴於學校尤其是校長的領導行為。
三、學校管理是迎接新挑戰的保證
管理是指對各種管理資源進行協調控製以實現組織目標的活動。顯然,學校的管理工作涉及的是技術性、事物性、日常性的活動,反映的是一種資源與活動的關係,運用的是經濟、技術、統計學、行政學等方麵的知識與手段,實行的是對所製定方針目標的貫徹和落實。一句話,管理是組織人員、落實措施、監督執行、協調管理,是利用和協調各種資源的活動,是對人、財、物的處理和應付。可見,學校的領導是決策、導向,而學校的管理執行則是落實。因此,學校的管理工作必須與領導行為相匹配,以信息技術為堅實的物質基礎,以人本思想為貫徹落實點,並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管理與領導的匹配是實施決策的關鍵
不同的學校處於不同的學校層次,學校的曆史長短不一,傳統風格各異,規模大小有別,教師的構成不盡相同,學生的來源也有差距。這就使得在一所學校成功有效的做法,在另一所學校裏可能根本無法實施;在一所學校提出的某項目標是恰當合理的,在另一所學校裏同樣的目標則可能完全不被接受。也就是說,中學的領導與管理雖然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規律,但它具體的實施形態則是因校而宜、因人而異的。上海中學是一所老校,有著130多年的曆史,長期的積澱使得上海中學有其獨特的校風和學風。上海中學又是一所大校,目前是上海最大的中學,有著大學般的校園規模,領導與管理的範圍較一般中學為大。上海中學還是一所名校,曾經培育出一批批國家棟梁之才。上海中學作為上海第一所通過示範校規劃預審的學校,又更加令人矚目。學校的領導與管理必須建立在學校的客觀基礎之上。鑒於此,上海中學必然有著與其他學校不同的定位、決策和管理。
學校的教育思想、領導行為要物化為具體的管理體製與機製。學校的教育思想與領導行為,要通過具體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激勵等步驟加以實施,否則再好的想法與決策也是空中樓閣。管理就是執行,領導要貫串於管理,圍繞著目標而展開。在領導物化為管理的過程中,當前最重要的是務實與創新。管理要務實,在具體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確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必須實實在在地幹,管理者必須紮實細致地工作,做出及時、具體、明確的安排。管理工作並不是單純、機械地執行決策、計劃,而需要在具體的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主動地掌握情況的變化,及時采取應變措施,妥善解決在管理過程中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為此,組織精幹的管理隊伍,建立高效的運行機製就成為搞好學校管理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為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物質基礎
現代社會,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學校管理更是如此。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校園網絡,對學校進行綜合統一管理。校園網上的行政管理係統,應該儲存有學校的各種信息資源情況,包括人(教師和學生的人事、業務、健康、心理等資料)、財(財務、工資、獎金、養老金等資料)、物(固定資產、各類資源運行情況等)、信息(規章製度、圖書資料情報、國內外相關網站資料及通道等)等方方麵麵。還應包括種種有關的檢索、評價係統,以使管理者及時、準確地了解情況,掌握動向,把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上海中學的管理人員深深感到,實現學校管理電腦化後,管理工作確實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三)教師是學校管理中的首要因素
教師是學校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在學校管理活動中必須樹立人本觀念。首先一條就是管理的立足點,是立足於管卡壓,還是立足於激勵。用管卡壓的辦法,不可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不可能使教師自覺地、創造性地按照學校的導向,去實施學校的決策,這裏唯一可行的做法是激勵。為此,學校管理就應是教育觀念認同的管理,是教育動機激發的管理,是教育行為協調的管理,是教育規範實施的管理,是教育評價公正的管理;這樣做是在教師思想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把學校的目標、規章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最終達到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