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學校介紹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創建於1958年,是上海市教委與上海師範大學雙重領導的直屬市重點高級中學,麵向全國招生,兼收住讀生和走讀生,並自2003年開始招收外籍學生。學校現有30個常規教學班,學生總數1300餘人,教職工160多位。
學校以“發展教育”為辦學思想,依托上海師大,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創設讓每一個師生都得到充分和諧發展的空間和時間,培養“自主發展、充分發展、全麵發展的高中學生”。
學校在保障優質完成國家課程教學任務的同時,建設有以外語和信息技術課程為特色,包括自然、人文、綜合社會實踐在內的70多門學校課程。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特級校長和特級教師6位,高級教師50多位。多位教師參加全國新課程教材編寫和上海市二期課程改革教材的編寫工作。有一批青年教師獲得全國、上海市教學比賽一、二等獎。此外,學校還充分依托上海師大、上海外貿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天文台等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建立了一支有20多位教授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
學校與美、英、加、澳、日、韓等國的多所學校或學術機構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係,每年互派教師交流培訓、教學,互派優秀學生長、短期留學。
學校是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綠化先進單位、科技特色單位、教育科研先進單位、藝術“特色”學校、學校體育二線隊伍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校女子手球隊連續三次獲取全國中學生聯賽冠軍,男子足球隊多次獲得上海市中學生足球冠亞軍,校吹奏樂團成功登上上海大劇場公演。
20多年美育曆史的人文積澱,背靠上海師大,康健、桂林公園環抱的地理位置,生態化的校園環境,富含人文、科技的意境和美的情趣,學校成為優秀中學師生奮發進取的理想場所。目前,學校正朝著國際化、信息化、有特色的發展目標跨越式前進。
第二節辦學特色
學校聘請上海師大、上海外貿學院、音樂學院等著名教授專家,參與學校課程建設,建立以外語和計算機為特色,包括自然、人文、實踐和研究型課程在內的,有70餘門課程組成的學校課程體係。
豐富多彩的學生生活和廣闊自主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將研究性學習與基礎課、拓展課和實踐課整合在一起。
辦學目標:依托上海師大,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拓展時間和空間,把學校辦成人人都能充分和諧發展的現代大學附中。
育人目標:自主發展、充分發展、全麵發展的高中生
教育目標:以課程建設和綜合社會實踐為載體,以外語和現代信息技術為紐帶,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保障,形成以激活課堂、德美一體為特色的“發展教育”。
第三節人人充分和諧的發展
張正之,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師大附中校長
張正之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校長,以前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供職多年,幾年前因附中校長職位青黃不接,缺乏領銜的將帥,被聘過來挑重擔。幾年過去了,附中被治理得井井有條,學校各項工作水平更上一層樓,並為附中重又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
問題一:對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的理解
張正之校長認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不應是把學校建設得大而漂亮,或是升學率有多高作為追求目標。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全麵發展和使學生具備終身發展的能力。因此,“發展學生”和“學生發展”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和本質。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為起點、依據和根本目標,在教育活動中充分促進學生和學生群體自主地、主動地和創造性地發展,並以此作為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前提。學校教育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形成和發展,同時強調學生教育的社會性和個性化的辯證統一。因此,我們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要求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要使學生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但是,學生的發展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學生發展的影響不僅表現在知識上和智力上,也表現在思想上和人格上,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是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得以實現的。因此,教師通過自己自覺的和學校組織的各類理論和實踐活動,使自己得到發展,才能夠承擔起促進學生發展的重任。學校通過促進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實現自身的發展。為了完成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附中把學校的辦學思想確定為,“讓每一個師生都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