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如何在自己既定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充分利用各種優勢,來實現自己的辦學目標。
附中確定的辦學目標為依托上海師大,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拓展空間和時間,把學校辦成人人都能充分和諧發展的現代大學附中。這裏所說的各類教育資源既包括上海師大的學科資源、實驗設備條件、科研和師資力量等,也包括家庭教育、漕河涇高科技園區社區教育以及附中內部教育的方方麵麵,如德育、課程、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等,更包括對教師的要求,如師德教育、業務進修、教學能力提高等。這裏所說的人人都能充分和諧發展包括兩層含義,首先是指學生的充分和諧發展,其次是指教師的充分和諧發展。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是一個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整體。這裏所說的最大限度地拓展空間和時間就是要使學生在德育上有體驗的空間和時間,在課程上有選擇的空間和時間,在課堂上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課外有拓展的空間和時間,從而使學生有自主創新的空間和時間,也是要使教師在學校有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問題三:考進附中的學生都是學業層次較高的學生,如何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經過學習研究,確定要把附中在校學生培養成自主發展、充分發展、全麵發展的高中生。我們所說的自主發展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發展內在要求的尊重。人的興趣、愛好、性格和能力是有差異的,對此,學校教育應該加以引導和促進,讓學生根據自己個性發展的內在要求,自主確定發展方向,自主調整發展方向。這裏所說的充分發展體現了對學生個體發展的潛能的尊重。人與人之間,在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發展程度上是有極大差異的,即使同一個體,其素質的不同方麵的潛能也是有差異的,學校教育應該尊重這些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先天條件和已獲得的教育基礎,自主調整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全麵發展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學生個體當前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要求。學校教育應該使學生的德、智、體、美等人的基本素質方麵都能得到訓練和發展,並且這些人的基本素質的發展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即對社會而言,它能滿足社會和國家發展的需求;對個體而言,它能滿足高中後學習和生活及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問題四:請介紹近年來與學校德育工作者一起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性德育框架
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性德育框架的目的在於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即將德育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政治思想道德認識和政治思想道德評價能力,而能否有效地內化則取決於學生本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發展水平和自主、主動地參與程度。因此,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在於:正確引導,提供機會與情景,使學生對個體的能力與尊嚴、對生命意義與價值、對個體在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予以體驗認同,並付諸行動。為此,確立了幾條有效舉措。
一是探索對學生進行主題發展性評價。學生進校後首先對自己在德、智、體、美等方麵的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和診斷並學習從學校製定的《上海師大附中學生發展指南》中,了解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和育人目標,以此為確定個人發展目標的依據,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指導下,設計個人在校三年中,在德、智、體、美諸方麵的具體發展目標。
二是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主題性自我教育活動。結合重大曆史紀念日及學校、班級的重要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由學生自主設計主題並組織實施,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教育內容形象地置於此類教育活動之中。三是創設自主發展氛圍,推進學生自律管理。附中通過各類活動,如科技節、藝術節、歌會、校園文化建設、運動會和各類體育競賽活動,以及社區服務活動、學生社團活動,來拓展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和能力。建立了自律委員會,開展自律和他律相結合的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訓練和檢查。創設讓學生進行道德體驗的氛圍,如主持各類活動,自主進行衛生、兩操及寢室等檢查評比,試行學生幹部輪值製、學生雙代會競選製、學生幹部助理製等,參與對教師的評價,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道德評價能力。此外,附中還認真改革和完善德育課程,做好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的理想教育和黨建工作,整合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深化“德美”一體傳統,建立以景觀課為核心的社會實踐活動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