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五:景觀課是附中的一大特色,請就此談談具體的看法和做法。

通過景觀課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教育,是附中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經過近20年的建設,學校現已基本形成了自然、人文、科技、國防教育和社會實踐等景觀課係列,學校把學科中的相關內容整合到景觀課中,進一步完善這一社會實踐活動體係。學生通過各類景觀課可以培養欣賞與創造藝術美的能力,從而陶冶情操和德行;可以提高體驗社會、生活美的能力與情趣,堅定對生活的信念,加深對社會主義製度的理解與熱愛;也可以通過景觀課開展研究性學習。景觀課也是一種集體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學生團結協作和集體主義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在交往和協作活動中每個參與者不僅對活動中的個人利益和團體利益有較深的理解,而且對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作用、權利和義務有較深的認識,既懂得規則和紀律對個人、團體的約束規範作用,也能體會到對個人發展、個人利益的保證和促進作用。這樣,他們對集體規章製度的遵守就不是強迫而是自願的,這比單純的說理有效得多。景觀課的活動也為同學的個性發展搭建舞台,它讓學生有意識地參與,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潛在能力。讓各種特長的學生有展示自己特長的機會,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實現自身價值。

問題六:附中在課程教材改革中的力度較大,目前已發展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程體係,具體介紹如下。

附中根據學校的育人目標,對基礎型課程各科的教學要求進行適當的調整,使之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有利於學生打好基礎。附中人還認識到,通過課改可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多樣的、可供選擇的學校課程(拓展型、研究型課程)。在學校課程中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注重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人類、熱愛祖國的誌向,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求真務實的學風、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此外,還應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包括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增加實踐課程。將計算機能力和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培養的重點。在設計與設置課程時,還應根據學生認識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過程,由既定的、穩定的和確定的科學知識,逐步增加不穩定的、不確定的、發展中的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決策能力。鑒於上述指導思想,附中在課時安排上都做了相應調整,基礎型課程的語文、數學、英語每周每門僅安排4節,物理、化學也隻有各3節;而拓展型課程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卻反而多至2~6節或3~7節。附中本著為學生拓展時空的指導思想,在學校拓展型、研究型課程方麵,為學生提供了現代辦公技術、攝錄像、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東西方社會文化比較、金融、牛津英語等70多門學校拓展型課程和領域廣泛的研究型課程,使學生在個性發展領域取得良好的發展與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