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三餐X流通X衝關(1 / 2)

第七十三章三餐X流通X衝關

回家和母親簡略地拋出要去漢口的話,也不待母親同意,便帶了一竹筒溫水,急不可耐地衝出了門,任由母親及弟弟在後麵呼喚。

初時興奮異常,幹勁十足,一路小跑,可還沒進縣城就已經兩腿酸軟了,隻得慢行。出了城門一路往西南而行,見到三三兩兩的中、老年挑夫,每人挑著滿滿兩大筐物什-物什上蓋著白紗布,看不究竟。一時小孩心性,湊過去問了位披霜老人道:“老爹!你們這筐裏挑的是什麼?”

老人耳不聾眼不花,戲弄道:“什麼啊?是我們的一日三餐飯!”

朱勝文指著那兩筐物什,奇道:“飯?三餐?您老三餐能吃這麼兩大筐?”

老人點頭微笑道:“啊!”

朱勝文一臉不信,搖頭道:“老人家也騙人!你肚子有那麼大嗎?”

老人說歸說,腳步依舊輕快,不但無一絲遲滯,而且舉手投足自成節律,儼然與麻繩和竹筐的搖擺交相呼應,混成一曲天然韻律。他搖搖頭罵道:“剛才還您老,沒兩句就改你了!如今的年輕人可真沒長性,也不大尊老愛幼了喲!”

朱勝文臉一紅,爭辯道:“您老誆我,我才生氣不是?”

老人斂容道:“我老剛才可說的是‘我們’,不是‘我’。而且這兩筐物什當真是我們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可不是老漢我胡謅的!”

朱勝文好奇性頓起,一把掀起後筐物什上蓋住的紗布,定睛一看,原來是半筐青頭白蘿卜和半筐白菜苔。再上前掀起前筐上的紗布,依舊是半筐白蘿卜和半筐白菜苔。揚起眉頭質問道:“您老還說沒有誆我,難道您老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就隻吃這蘿卜燒菜苔?”

老漢哈哈大笑,搖頭答道:“商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咱們莊稼漢起早貪黑,耕作不輟,隻為收獲這些有餘的蔬菜瓜果,換得本來不足的金錢。然後,嘴饞的時候再用開始有餘的金錢去購得半斤八兩豬羊雞鴨魚肉,平日裏逍遙自在地沽壺高粱美酒,進袋東山曬煙。逢年過節還得大魚大肉慰勞慰勞家人,替家人扯得一尺半匹新布做身衣裳納雙布鞋。說白了,這叫互通有無。小哥,你現在還覺得我在誆你嗎?”

朱勝文聞言佩服之心頓起,看不出這位田舍翁泥腿子打扮的老人,竟能引經據典出口成章,更能如此樸素淺顯地勾勒出從商之道。這句“商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他也覺得特別熟悉,就是想不起來在哪兒聽過。

朱勝文這下茅塞頓開,問道:“老伯的意思是,您老收獲了這些蔬菜,拿到集市上一賣,再拿錢買得一應生活所需,就如同全家人的一日三餐一般,對不?”

老漢笑道:“孺子可教!”

朱勝文指著前後的挑夫,又追問道:“那您老以及這些叔叔伯伯,又準備將蔬菜挑到何處集市出售?”

老漢眼中一亮,答道:“漢口!”

朱勝文目瞪口呆,怔在當地片刻,又急趕兩腳,努力地跟上挑夫的步伐,追問道:“漢口嗎?去漢口乘車都要一個多時辰,您老一大把年紀,單靠雙腳走時間久風裏來雨裏去自不必說,何況還要挑起滿滿兩筐數十斤的蔬菜,等到了漢口,豈不是要累掉半條命去?再說了,等您老賣完了菜再挑空筐回來隻怕也伸手不見五指了,哪有時間休息啊?黃陂的集市也不少,為什麼大家不就地售賣?”

老人家嗬嗬一笑,答道:“習慣了也就不覺著累不覺著久。這物啊,以稀為貴。黃陂是漢口北大門,正是蔬果產地,出售量大,購買量少,就算在黃陂城關裏也賣不出多高價,還競爭激烈,兩筐菜到天黑都賣不完。隔夜菜更是雞肋,無人光顧,隻得扔到田裏做肥。可如果挑菜到漢口,不但價格翻番,而且還俏得不行,一挑去半個時辰一準賣光,回程沒菜快得很,到家還能吃頓飽飯喝口小酒。這就叫做‘貨到漢口活’,你明白不?”

朱勝文醒悟道:“哦!明白了!漢口乃是對外通商口岸,萬國商人如過江之鯽搶購茶絲米煤等各種物資,甚至紛紛設廠生產茶磚、皮革、榨油、雞蛋等五花八門產品,自然商業、工業發達,購銷兩旺。經濟的活躍又帶動了百業興盛,沿湖各省萬民如潮湧入經商做工,生活物資需求自是巨大。而居民一多,手上又有錢,物價自然水漲船高,自非黃陂一隅之財貨與購買力可比。漢口有各類物資的需求,就有各類物資的購銷流通市場,順時應勢,各取所需,方能各賺各錢,是也不是?”

老漢小心豎起大拇指,讚道:“一語中的!”說完加快了腳步。

朱勝文感歎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看來此話當真沒錯!這老頭挑擔子還走得這麼快,我也要快些才是!要是空手還落了單,倒叫他瞧不起!”也加快腳步,緊緊跟上。

先時他幹勁十足,一邊與老漢閑扯,一邊疾行。可畢竟還是毛頭小夥一個,又沒怎麼勞作鍛煉,僅憑一腔熱情,哪能撐上許久。離灄口還有老遠就已經雙腿酸軟,步子越邁越慢,被老者漸漸落在了後麵。幾番見著路過的馬車,衝動之下差點伸手攔住,隻是憑著自小就恣意妄為的倔強意識,強忍下來,拖著酥腿勉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