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杠杆X木龍X賭注(1 / 2)

第一百二十二章杠杆X木龍X賭注

“啊!”兩人麵麵相覷。

“怎麼?怕髒?怕累?”鄔江寒不悅道。

“不是,不是。去,去。”兩人吞了口口水,也不敢再有些許異議,快步往屋子最後部的製磚大機械走去。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Givemeafulcrum,andIshallmovetheworld.)這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出生於意大利南部西西裏島的敘拉古。)的一句名言。

這句名言,講述的是一個原理,懂得了這個原理,我們就能做成剪刀、斧頭、火鉗、釣魚竿、掃帚、船槳、撬棍、鋤頭、鐵鏟等日常用品,甚至筷子、刀、叉等餐具,方便人類的生產與生活。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既省事又方便的工具,人類的生產力才能大幅提高,采來更多的果實,捕得更大的魚肉,耕種並收割更加大量的農作物,使用比動物更加實用與先進的進食方式,不但填飽了人類饑餓的肚皮,更滿足了人類對食物營養與味道的更高要求,從而逐漸繁衍生息擴大族群直至統治這個world。

這雖然隻是人類所使用的眾多原理之一,但卻是加快人類發展進程讓人類成為世界統治者的最重要原理。

它就是杠杆原理。

無論你是否知道,無論你腦子裏麵有沒有對此產生過疑問與好奇,都不妨礙你無時不刻在使用它。

你可以不工作,不勞動,不釣魚,不使用那些生產生活工具,但是你不可以不吃飯。

如果你是亞洲人,你大多會使用筷子。當然,印度及中亞周邊用手抓飯的另當別論。

如果你是歐美人,你基本是使用刀叉。

所以,杠杆原理無處不在。

善用杠杆等科學原理,不斷推陳出新發明機器的民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映入朱勝文眼前的是這個碩大無比木龍一般的家夥。木龍的頭部在前,上嘴唇銜著一塊密實堅硬的木板,長約九寸,寬約四寸,厚約半寸,下嘴唇的厚重木板上挖則出一塊長方形凹槽,尺寸比上方的木板稍大,底部正中陽刻著一個一寸見方反向的“川”字。這一公一母的設計,上下咬合時,上嘴唇的木板就正好可以嚴絲合縫地嵌入下嘴唇的凹槽中。木龍下嘴唇的整個部分是固定住的,而上嘴唇則連接了一條又粗又長的方木柱,成為一條可以省時省力省事的壓磚茶杠杆。

不算添茶之人,這台粗大笨重的機械需要四個人配合來操作。一旦按照產品生產要求盛放好裏茶與麵茶之後,一個人站在杠杆上麵的架子上,像西洋馬戲團裏走鋼絲的雜技演員一樣往杠杆上踩跺。當杠杆砸到磚茶上麵時,另外兩個人便抓住杠杆往下壓。第四個人負責用繩子和滑輪把杠杆拉上來,準備第二次壓下。如果計算精準並且操作正確,一分鍾可以壓出六塊茶磚(美艾梅霞《茶葉之路》,插圖七)。

所謂省時省力省事,都是與純人力完成壓茶磚來相比的,因而雖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四個人費的力氣是不可能少的。一踩二壓一拉,每個人既要配合嫻熟,動作拿捏和連接又要計算精準,不但力氣要足,操作還要得當,才能壓出合格的茶磚。不然的話,不是壓合不到位浪費時間與精力,就是茶磚鬆散質量不合格導致返工甚至報廢處理。因此,壓茶磚的四個人一般都要求是熟手,否則,既生產效率低下,還會增加生產成本。

朱勝文與丁得喜本就是特訓小組出身,這一流程自然不會陌生,加上平日裏人手不足時也偶爾來幫忙,但要說有多熟練卻也是大話。加上這壓茶磚的四人實在太辛苦,一來對著這根又粗又長的大家夥又是踩又是壓又是拉的體力消耗太大,二來又要全神貫注不能有所分心太過耗神,所以,即便是正兒八經的熟手來做,大夏天裏打著赤膊幹也是汗流浹背回到宿舍渾身疼痛頭漲欲裂。因此,在每個生產磚茶的茶行裏,這個工位的請假率與病休率一向都是最高的。

因此,指派他倆來幹這個工位,二人心中當然是一百個不願意。

可是又不得不去。

也許,在他倆的信念中,一旦下定決心,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須一試。

兩人走過去的時候,看到三個工友坐在木龍旁邊的長凳上,見兩人過來便都站起身。為首一人,三十左右,生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皮糙肉厚,雙目炯炯有神,長辮一盤到頂。那人看起來十分急切,上下打量兩人一番,見兩人生得一般的幹瘦,皺了皺眉頭,一開腔便聲如洪鍾,問道:“就是你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