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國策高參(2)(1 / 1)

日軍由於在中國長期作戰,不僅兵源日稀,而且物資供給也越來越困難了,便決定打通“大陸交通線”與侵東南亞日軍取得聯係,從而掠奪東南亞富饒的資源,以補軍需。

日軍在洞庭湖鹿角、營田等處登陸,湘北戰爭正式打響。

侍從室又忙於對日軍進行進軍路線及圖謀城市的判斷之中了。

“這幾星期以來,敵人圖攻宜昌、沙市、長沙之情報甚多,諸位以為敵人最大可能進攻何地?”

“敵人攻宜昌有可能,但可能性極小,恐怕敵人最有可能攻打長沙市。”唐縱分析說。

“我同意唐組長的看法。”

“那麼,諸位以為敵人將從何路線進攻呢?”

“我相信,敵人會由通城、崇陽取平江而攻長沙。”侯參謀走到地圖前說。

“我以為敵人很可能會沿鐵路線進攻。敵人這次發動進攻之目的,在於打搏路線,而非在謀城略地,所以他們決不會放棄鐵路線不用,同時敵人還有海軍資助呼應。”唐縱也走到地圖前,拿起教鞭說。

幾天後,傳來長沙守軍不戰而逃,主動放棄長沙的消息。

這消息令唐縱非常氣憤,他又一次拉了幾人來家中喝酒,三杯酒下肚,長歎一聲:“唉,打了兩年仗,我們最高統帥部軍令部對於作戰指導,毫無進步,不能不令人感歎啊!”

“唐組長何出此言?”

“長沙守軍棄城而逃,便是實例。”

“長沙守軍之放棄城池,是西南行營的主張,並非軍令部的意思。”

“但軍令部既已知敵人由鄂托調三師、十三師協攻長沙,我應在京山、孝感、漢口等地發起反攻,其效當勝於正麵反攻無疑。孫子雲:攻其所必救。唯有如此,才能打擊敵人進攻長沙的企圖。而軍令部卻毫無表示。”

“我聽說,事過數日。白主任來電請求,才如此決定。”一個同僚說。

“孫子之道,全在虛實運用得法,何不讀兵法以至如此哉!”唐縱長歎一聲,一口幹了杯中之酒。

一時大家靜默無聲。

“唉,我看如今這年頭,各人唯有但求自保,不必多管政事。”終有一人說。

“此言差之甚矣,顧炎武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決不能做亡國奴。”唐縱想起去年的此時,委員長的一次訓話來,便說:“大家還記得去歲此時委員長的訓話嗎?”

“當然記得。”眾人答道。

那是去年12月份,蔣介石召集部長以下,科長以上職員訓話,大罵人心萎靡,精神不振,禁止嫖、賭、跳舞,在茶樓酒館揮霍遊蕩,如有發覺,定予嚴懲,並限製每部每院,隻許有一部汽車,以節省物資。

這一頓飯,大家吃得甚不痛快。

好在公事繁多,大家沒時間去爭論孰對孰錯的問題。

巴黎有電來請示對波蘭承認問題。駐法大使顧維鈞在電報中稱:“若英法要求我們時,我們順便做一個人情,以討好感,好在我無承認之準備,對俄國易解釋。”

唐縱很不以為意,在顧維鈞電報上批示道:“此種人情,不但不足以討好英法,且將無以對俄解釋。昔我跟英法對意大利為亞比西尼亞經濟製裁,致成今日中意惡化之邦交,前轍之鑒,後事之師。波蘭今日在事實上已成過去,吾人再不可拘泥原則論而自陷於不利之境。”

這件事傳到蔣介石耳朵裏,委員長又將唐縱大大表揚了一番。

唐縱又向蔣介石提交了《國際現勢之觀察及其對策》的研究報告,指出德國難以速戰速決;英法難以持久戰擊敗德國;同時,提出了了日本對於歐戰與中日戰局之二途及建議二策。

蔣介石閱後批示:“可嘉勉”。

“聽說康兆民最近在倡導同學大團結。”桂永清在午餐時與唐縱聊起天來。

“何以出此?”唐縱有些不解地問。

“因為兆民與陳部長間的苦悶太甚,欲藉此以為恢複其舊有勢力。”

“荒唐!”唐縱憤慨地說。

吃了一口菜,唐縱又說:“如今,大家都想籠罩全國,不肯負局部責任。因而全部的事情做不好,局部的事情又沒有人做,以致沒有一件事能夠做好。”

“很有道理,尤其是現在的青年們,更不願幹具體的工作了。”桂永清點頭道。

“青年如願做機器上的螺絲釘,則中國便就會上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