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調控方式的創新。國內糧食市場為什麼沒有跟著國際市場瞎“折騰”?前麵兩個原因可簡單歸結為“底子厚、政策好”。在這裏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市場調控方式的重大創新。糧食流通市場全麵放開以前,國家對糧價的調控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價格管製等方式直接幹預。在糧價主要以市場供求形成的今天,直接幹預的方式顯然不再合適,隻能采取間接幹預的方式,而這往往是通過儲備糧的吞吐來實現的。然而,如何充分發揮儲備糧吞吐調節市場的作用,卻大有學問。長期以來,儲備糧的買賣基本上都是交由各儲備庫點獨自分散完成的,難以形成合力,對市場的影響也有限。但是,近年來,國家對這種低效的方式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在全國成立了若幹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宏觀調控平台。目前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收購的臨時儲備糧全部通過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公開競價銷售,取得了出色的市場調控效果。集中公開競價形成的價格真實可靠,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通過分析考察臨時儲備糧成交情況及成交價格的變化,政府可以決定下一步調控的力度和節奏,使得調控更有針對性。同時,公開競價可以對市場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使得政府的調控意圖能夠迅速地為市場所領會乃至變成市場自覺的行動,從而大大提高宏觀調控效率。如果臨時儲備糧的銷售以分散的方式進行,那麼國家難以知道真實的銷售情況,因而不利於製訂下一步的宏觀調控計劃;另外,分散銷售難以引起社會的集中關注,使政府宏觀調控意圖難以為市場領會,從而調控效率低下。
可以說,全國統一的糧食市場宏觀調控平台的形成,是政府調控糧食市場手段的一次重大革新,這種革新為穩定市場奠定了基礎。然而,目前僅僅是臨時儲備糧的銷售通過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進行,筆者希望將來各級常規儲備糧的銷售也逐步進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交易,乃至最終所有的政策性用糧均通過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公開進行交易。筆者相信,當所有的儲備糧均通過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公開交易時,儲備糧將真正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工具。
作者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