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糧食價格波動的貨幣因素(2 / 3)

本輪小麥的上漲周期始於2002年4月,終於2008年3月,持續約6年時間,小麥的上漲周期完全對應著美元的貶值周期,本輪美元的貶值亦始於2002年初,終於2008年3月,與小麥的上漲周期高度吻合。目前小麥價格經曆了大幅下跌,而同期美元則經曆了大幅反彈。美麥指數目前已經跌回兩年前的水平,而美元指數亦反彈到兩年前的水平,二者之間的高度相關性得到進一步的驗證。

將考察時間放寬,我們發現,小麥價格自1996年3月到2008年3月,經曆了一個完整的下跌—上漲周期。1996年3月至2002年4月,小麥經曆了持續6年的大熊市,然後便迎來了同樣長達6年的牛市。我們同樣吃驚地發現,在1996年3月至2002年4月,小麥價格持續6年的低迷期,對應著美元指數不斷走高的升值周期。是1996年以來的美麥指數和美元指數月K線對比圖。上半部分是美麥指數,下半部分是美元指數。

小麥價格和美元指數之間這種高度的相關性,顯然不是一種簡單的巧合。它直觀地向我們揭示了小麥價格波動和貨幣價值波動之間非同尋常的密切關係。這種非同尋常的密切關係不但體現在小麥身上,也同樣體現在玉米、大米等農產品身上。種種跡象表明,貨幣因素是導致國際糧價波動的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在分析糧食價格的長期走勢時,僅僅關注糧食自身的供求關係是不夠的,在長期內我們更應關注美元的變化趨勢,美元是超越供求關係決定糧食價格長期趨勢的關鍵性力量。

(三)國內糧價波動分析

前麵探討了國際糧價波動的貨幣因素,那麼我們現在探討一下國內糧價波動的貨幣因素。在此之前,我們首先探討一下國內糧價和國際糧價之間的關係。

一般人似乎有這樣一個認識的錯覺,即中國的糧價受國際影響很小,有自己獨立的運行趨勢。理由便是中國糧食基本上是自給自足,進出口貿易占國內消費的比例很小,並且中國糧價長期受到政府調控。但是現實告訴我們,國內糧價的基本運行趨勢還是和國際保持了相當的一致性。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和國際市場一樣,在2008年都是上半年上漲,下半年下跌。國際上小麥、玉米、大豆期貨價格分別在3月、6月、7月見頂,國內相應品種的期貨價格亦在同月見頂。也就是說,國內糧食價格漲跌步調基本上和國際市場保持了一致,唯一的差別是波動的幅度比國際市場要小而已。

我們看一下小麥價格的國內外對比圖。國內小麥是所有糧食品種之中供給最為充裕,同時也是政府調控能力最強的品種,但是國內外小麥價格走勢仍然保持了較好的一致性。是2008年的國內外小麥期價對比圖,上麵是國內的小麥,下麵是美麥。

由圖可見,國內外小麥期價都是在3月份前後達到年內的最高點,6月份都經曆了一波反彈,全年整體上呈震蕩下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