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宏觀調控方式更加靈活。儲備糧由政府統一通過交易中心進行競價輪換,政府對儲備糧輪換的控製力大大加強,同時宏觀調控方式也更加靈活。政府可以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靈活調整儲備品種結構、數量及輪換的時間,從而實現最佳的宏觀調控效果。舉例來說,當糧價出現結構性上漲時,即在糧價整體上漲不明顯的情況下,個別品種價格上漲過快,這時候為了避免結構性上漲引起糧價整體的上漲,可以考慮改變原有的儲備品種的結構比例,減少價格上漲過快品種的采購,適當增加其他品種的儲備規模,從而在維持總體儲備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僅通過調整儲備結構,就可以實現宏觀調控目標。
另外,政府的儲備規模本身也可以是動態的,可以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進行調整,從而充分發揮儲備糧的“蓄水池”作用。當糧食明顯供過於求、價格低迷時,可以適當增加整體的儲備規模,“多蓄水”;當糧食供應緊張、價格快速上漲時,可以適當減少整體的儲備規模,“少蓄水”。如果拘泥於年度間的儲備規模不變,則喪失了通過調整儲備糧規模本身來調控市場的好機會。
最後,通過交易中心進行儲備糧的競價輪換,不但可以靈活地實現對市場的調控,有時還可以取得很好的輪換效益。2002年下半年,當時糧價低迷,全國出現“賣糧難”的局麵,廣東省有關部門通過華南糧食交易中心大量采購糧食,在獲得較低采購價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賣糧難”的局麵。2004年初,在糧價大幅上漲,市場出現“買糧難”的緊急情況下,又通過華南糧食交易中心大量拋售儲備糧,不僅使2002年采購的糧食賣到了不錯的價錢,並且有效地抑製了糧價進一步的攀升。調控的靈活性與輪換的效益在此取得了完美的統一。
當一個市場完全由眾多的、分散的、力量弱小的主體構成時,它是不穩定的。市場雖然最終會走向均衡,但是均衡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起伏動蕩的過程,並且均衡之間的過渡也是充滿波折的。正如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到的“啤酒繁榮”案例一樣,當啤酒出現緊缺時,每個人下意識的行為是多儲備一瓶啤酒。當每個人都多儲備一瓶啤酒時,可以想見,市場的需求頃刻之間放大了一倍。然而這放大的需求僅僅是建立在擔心啤酒緊缺的基礎之上,並非人們的酒量突然增加了一倍或者喝酒的人數增加了一倍,僅僅是一種心理因素。這就是散戶市場的“羊群效應”。
包幹輪換將規模巨大的儲備“化整為零”,將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分拆,讓本就分散的市場更加分散化,因而是造成或增加市場波動的製度原因。我們提倡將儲備糧的輪換統一通過糧食交易中心進行運作,就是重塑儲備糧的“機構投資者”形象,重塑穩定市場的力量。
(此部分完成於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