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動員10萬之眾的第二次大規模的糧食清倉查庫工作,自2009年4月1日始在全國開展。李克強副總理在全國糧食清倉查庫電視電話動員會議上指出:“糧食庫存是糧食流通的重要彙聚點,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隨著我國糧食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糧食庫存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適時開展一次糧食清倉查庫,摸清糧食家底,對於保障糧食安全,服務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糧食是季節生產,常年消費。庫存對於維持正常的糧食供需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糧食年度間的供需餘缺最終都體現為庫存水平的變化,而庫存的波動直接影響糧價的運行。一個最新的例子是4月9日美國農業部在4月份供需報告中大幅下調了美國2008/2009年度大米期末庫存數據,當天CBOT糙米期貨價格大幅飆升,市場根本不理會美國農業部同時預測2009年美國水稻播種麵積可能增長6.2%的信息。為什麼?因為庫存是糧食供需狀況的“最高總結”,單個年度的產需變化往往不能對庫存造成較大的改變。當庫存處於低位時,某一年產量的上升並不能即刻改變庫存處於低位的狀態;當庫存處於高位時,某一年產量的下降也不能迅速改變庫存處於高位的事實。因此,我們往往會發現:當庫存處於高位時,糧價不斷下降,糧食產量不斷下滑;當庫存處於低位時,糧價不斷走高,糧食產量持續回升。1998年國內糧食產量達到曆史頂峰,庫存畸高,此後糧食產量連年下滑,價格亦持續低迷,直至2003年底。此後,糧食連續5年增產,糧價經曆了持續5年的上漲過程。由此可見,庫存是決定糧價水平高低的最終力量。當年的產需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糧價短期走勢,但隻有累積起來的產需變化最終實質性改變庫存狀態時,才會對糧價的走勢起決定性作用。1998—2003年糧食生產的連年下滑最終改變了國內糧食庫存畸高的狀態,由此開啟了糧價新一輪上漲的序幕。此輪糧食連續5年的增產,對庫存的累積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國內的糧食庫存顯然又達到了階段性的高點,糧食價格下行壓力加大。如果沒有政府近年的強力“托市”,糧價也許已經處於下行通道。
顯然,絲毫不用懷疑此次全麵清倉查庫的意義。隻有徹底了解掌握了我們國家真實的糧食庫存信息,政府的糧食宏觀調控決策才能更加有底氣,才能更加有的放矢。但是我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此次清倉查庫所獲得的數據信息。前麵說了,糧食庫存信息如此重要,不但是政府,市場各主體也渴望得知這一關鍵信息。無論是糧食生產者、經營者還是市場研究機構,準確權威的糧食庫存數據對於他們作出合理的決策均具有重要意義。遺憾的是,國內糧食庫存數據一直是一個謎。無論是農業部還是國家糧食局,均未公布過國家的糧食庫存數據。無論怎樣,我們認為,借助此次全麵清倉查庫的機會,政府是時候定時公布國內的庫存數據了。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一,糧食庫存數據是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的需要。在備戰備荒或糧食緊缺年代,糧食庫存數據秘而不宣還可以理解,但在糧食供需有實質性改善、糧食流通完全市場化、糧食國際貿易正常化的今天,糧食庫存數據應定期公開,服務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這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具體表現。實際上,許多國家政府均定期公開本國的糧食庫存數據。這方麵的典型就是美國。美國農業部每周、每月、每年均會定期公布糧食生產流通各方麵的數據,其中,美國農產品的數據最全,同時也包括世界農產品的供需數據,當然也有對中國糧食數據的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