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關注早稻期貨上市(2 / 2)

早稻是南方地區各級儲備糧的主要收儲對象,儲備糧是需要輪換的,所有進庫的早稻在一定時間段內均要銷售出去。由於期貨市場上要求交割的早稻都是最近年度生產的早稻,因此,儲備庫的早稻采購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鎖定采購成本,避免價格風險;但是銷售的時候,一般來說就難以借助期貨市場了,隻能通過現貨市場比如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直接銷售了。

這裏筆者重點闡釋一下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關係。許多人認為,上市了早稻期貨,儲備企業就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采購早稻了,糧食批發市場的作用將減弱,這是一個極端錯誤的觀點。

首先,“通過期貨市場采購早稻”是對期貨市場非常膚淺的理解。期貨市場的本質是一個提供分散、轉移價格風險的工具,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實現大宗商品買賣的場所,真正的商品買賣絕大多數還得通過現貨市場進行。誠然,通過交割,可以實現通過期貨市場買賣商品,但是由於期貨交易規則的限製(比如,在交割月要交納相當高比例的保證金、交割庫的稀少、較高的交割費用等),交割成本是比較高的,因此期貨合約真正實現交割的少之又少。舉個例子,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2008年度所有合約的交割量為771870噸,而2008年全年的成交量為599184600噸(單邊),交割量占成交量1.3%,占全年玉米總產的比例也不過5%。2008年早秈稻產量3158萬噸(國家統計局數據),商品率按50%計算,商品量約1580萬噸;根據早秈稻交割質量標準規定,可供交割的商品量約1300萬噸。交割比例即使按1%計算,也不過13萬噸。顯然滿足不了各級地方儲備的采購要求。因此,寄希望於期貨市場的采購是不現實的。

其次,有了期貨市場後,現貨批發市場的作用不是減弱了,而是加強了。實際上,前麵說過,期貨市場的實質是提供分散、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真正的商品買賣還得通過現貨市場,而這依賴於發達的現貨批發市場。沒有發達的現貨批發市場,是不可能有發達的期貨市場的。我們知道,大部分的期貨合約是要通過對衝平倉的,但是如果缺乏發達的現貨市場,那麼勢必很大一部分合約要被迫以交割的方式履約,而一個期貨市場如果大部分合約需要通過交割的方式來履約,期貨市場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舉個例子。假設廣東某地儲備庫通過期貨市場買進鄭商所9月份交割的早稻期貨。那麼到了9月份,它原本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交割庫接貨,另外一個選擇是在期貨市場上做一個對衝、選擇在現貨市場上采購。現在假設現貨市場不發達,儲備庫難以找到合適的客戶供貨,那麼它就隻能選擇去交割庫接貨。目前鄭商所廣東地區僅在常平有交割庫,如果這家儲備庫遠離常平,跑到常平來接貨,顯然成本太高。這樣的話,這家儲備庫有可能一開始就不會參與期貨交易。如果不能吸引到足夠多的企業參與期貨套期保值,那麼期貨市場就純粹淪為投機和賭博的場所,從而失去了生存的根基。由此可見,發達的現貨市場對於期貨市場是多麼的重要。

無論如何,早稻期貨的上市給廣大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了一個分散、轉移價格風險的工具,那麼風險轉移給誰了呢?轉移給了投機者。投機者,承擔了風險,也就獲得了博取高額收益的機會。風險和收益總是相伴的。不要貶低投機者,期貨市場上,投機者和套保者互為依存,缺一不可。沒有投機者,套保不可能實現;沒有套保者,期貨就淪為一個賭博的工具。因此,套保和投機沒有高下尊卑之分,二者需要取得合理的平衡。對於早稻貿易經營企業而言,利用期貨市場參與套期保值,是其本分,切不可盲目參與投機,是為忠告。至於具體如何參與套期保值,前麵的例子僅是作了基本說明,靈活運用還需企業自己的摸索和學習。

(此部分完成於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