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業規模目標。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400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2、252.8和144.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達0.8:63.2:3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4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6%以上;基本建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食品飲料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汽車產業園、機械製造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七大百億產業園。
(2)企業競爭力目標。到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家,工業經濟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大關,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3家,過50億元的企業5家。
(3)科技創新能力目標。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6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建成省市級科技創新平台5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0家,院士工作站5家;引進碩士以上科技人才500位;年度申請專利1000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95%。
(4)可持續發展能力目標。產業聚集度達到60%,園區工業用地畝均工業增加值超過200萬元,畝均利稅超過100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降低20%。
四、發展重點和路徑
(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當前,提高經濟總體實力,進位趕超仍然是萊蕪高新區的一個重要任務。而隻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大概包括三類:第一類是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小產業,如軟件等電子信息類產業。第二類是通過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第三類是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在繼續做大做強高技術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到萊蕪高新區而言,要充分利用高新區的現有產業優勢,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競爭優勢為目標,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1)以國際產業轉移和信息化快速發展為契機,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其培育成高新區主導性產業。
(2)著力發展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機械裝備產業,打造萊蕪市先進製造業中心。
(3)加大對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行業的技術改造工作,發展高端產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服務業的比重,也是衡量地區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目前,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超過70%,發展中國家平均在50%左右。萊蕪高新區既是萊蕪市著力打造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也是萊蕪市中心城的新城區。要立足雙重功能定位,圍繞“二三產業相互促進、比翼齊飛”的目標,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
(1)緊緊圍繞高新區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相結合。以深化金融體製改革和增強金融企業綜合服務功能為重點,推進金融機構建設和金融機構改革,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高新區金融集聚能力,充分發揮金融業對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利用萊蕪高新區位居魯中的區位優勢、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建設保稅物流中心,積極引進和發展第三方物流,發展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優勢,發揮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創新平台的優勢,大力發展信息、谘詢、科技、法律、會計等中介服務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業,提升軟件開發應用水平,培育發展一批高技術服務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
(2)緊緊圍繞建設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新城區,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發揮區內企事業單位較多、人口不斷集中的優勢,大力發展以賓館、餐飲、購物為主的商貿流通業,規範發展房地產業,聚集商氣、凝聚人氣,全麵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有品位、上檔次的服務品牌。
(3)利用萊蕪市行政文化中心向高新區轉移的契機,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和娛樂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優化結構布局,打造規模化、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產業集群和集聚發展是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結合萊蕪高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產業分布現狀,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麵引導產業合理分布。
(1)培育優勢企業,帶動形成更具競爭力和更有潛力的產業鏈條。目前,高新區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都出現了一些龍頭、骨幹企業,如朗進科技、山東力創、愛地高分子、潤達化工、黑旋風、昊宇新能源汽車、呈瑞新能源電機等成為國內國際細分領域的先進。下一步,要繼續做大做強這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其為龍頭,培育打造分工協作、上下遊延長對接的優勢產業鏈。
(2)全力打造汽車配件產業園、食品飲料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汽車產業園、機械製造產業園五大百億產業園和電子信息產業園、生物科技和新材料產業園“兩大高科技產業園”。明確產業園區功能定位,推動相關產業向園區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
(3)完善區域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體係,做好產業園區與現代化城區的結合。統籌區域內劃布局、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市場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著力打造“一心”、“兩帶”、“四片區”,優化建設空間布局。
(三)以高新技術平台建設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著力構建區域創新體係,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和支撐
以高新技術平台建設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培育並強化戰略重點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理順與創新全過程相關的企業、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構成的自主創新網絡體係;為高新區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提供科技和創新環境支撐。
(1)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把產業競爭領域的研發活動主要交由企業來承擔,把企業的技術需求作為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主要來源。鼓勵和支持重點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采取多種措施,增強企業技術研發能力。
(2)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加強政策創新源頭建設。抓好公共創新平台建設,建設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打造成為高新區乃至全市的高層次人才聚集基地、自主創新基地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和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公共技術研究方麵加強政府扶持作用,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介入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前沿技術創新活動,同時加強稅收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購政策、技術引進等政策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