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萊蕪高新區現代工業發展研究(1 / 3)

一、工業發展基礎

多年來,高新區把發展工業作為實現強區富民的重要途徑,以園區為抓手,不斷夯實工業發展基礎,快速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為加快構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01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2.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的31%,同比增長84%。目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61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7家,占全市的44.2%,其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4家,民營科技企業26家,占全市的36%。

目前,高新區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新材料、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六大產業為主的產業體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效應和集群發展的態勢日漸明顯,湧現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或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科技企業,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逐漸顯現。

二、工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集聚效應不夠明顯

目前,高新區尚未建成一批規模大、水平高、效益好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與國內外高科技園區相比,差距還比較大。園區投資帶動力不強,且缺乏真正有帶動力的大項目、好項目,難以帶動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提升產業層次。園區內企業分工協作程度低,知識外溢效應不足,產業根植性較弱。部分園區還存在“小而散”的現象,單位麵積產值較低。

(二)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

整體上看,高新區工業存在著產業規模較小,上下遊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多數產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弱,並沒有實現向上遊的研發、設計和采購,以及向下遊品牌、渠道、物流和金融的縱深發展,產業鏈附加值不高。同時缺乏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大企業、大集團,中小企業眾多,產業附加值不高,企業贏利水平較低。

(三)區域創新體係亟待完善

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區域創新體係尚未真正形成。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相比,高新區支撐創新發展的高端要素明顯不足,研發投入比重仍然不高,發明專利申請量偏少。能夠占領國際產業前沿,引領相關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項目較少。高端科研機構較少,高精尖人才嚴重匱乏,產學研脫節現象依然存在。企業與知識和技術源的有效互取機製沒有探索出來,小企業承受技術開發風險的能力較弱,而且缺乏來自外部的合作機製,現有的創新製度和政策推動力不足。智力要素參與收入分配、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產權激勵機製還沒有完全建立。園區與周邊城鎮的聯動機製尚未建立,還存在未能實現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等一係列體製機製問題。

(四)生產性服務業製約發展

金融服務、技術研究與開發、信息服務和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發展速度緩慢,與產業發展要求不配套。尤其是金融配套體係尚未建立,成為高新區發展中最明顯的短板。當前,高新區麵臨著投融資體製程式化,風險資本投資梗阻嚴重,中小高科技企業融資困難,資本市場不完備,風險投資退出機製沒有建立等問題,大大製約了高新區的發展潛力。

三、重點產業發展趨勢

(一)機械製造業發展趨勢

機械製造業涵蓋了家用電器、汽車及零部件、工廠設備和建築機械等諸多領域,其全球年產值高達1萬億美元。進入21世紀,機械製造業發展的特點是現代化高新技術的綜合利用,未來發展趨勢是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工藝裝備與工藝路線能適用於生產各種產品的需要,能適用於迅速更換工藝、更換產品的需要。機械製造將是由信息主導的,並采用先進生產模式、先進製造係統、先進製造技術和先進組織管理方式的全新的機械製造業。萊蕪市鋼鐵資源豐富,在機械製造如汽車及零部件、精密機械製造方麵都有很好的基礎,未來應該把握好機械製造業發展趨勢,搶占機械製造業的製高點。

(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

電子信息產業具有集聚創新資源與要素的特征,仍是當前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滲透性最廣的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步入加速成長期,帶動產業格局深刻變革。金融危機以來,不僅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將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搶占未來技術和產業競爭製高點,而且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著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全球範圍內競爭更加激烈。

從電子信息產業的變動趨勢及市場需求來看,產品市場需求的變動趨勢主要包括產品市場規模、產品市場分布和產品市場結構三個方麵。從產品市場規模的時間變動趨勢來分析,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興衰而起伏。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新經濟增長勢頭放緩,導致了全球性的電子信息產品需求萎縮,價格大幅下跌,與計算機、通信相關的產品需求大幅減少,使相關產品的生產商受到影響。從產品市場分布的變化來分析,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的市場有從少數發達國家向亞太地區新興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擴散的趨勢。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承接國際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產業規模逐步壯大,技術創新能力逐步增強,本土企業競爭力日益提高,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加速形成,產品進出口快速增長。萊蕪高新區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麵積累了很好的基礎,擁有全國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如山東力創、朗進科技等,未來應該以延長產業鏈條為重任,加以招商引資,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

(三)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

新能源又稱為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是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現在,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太陽能、風能及水力發電、地熱能等的利用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專家預測,在未來30年內,非水力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長將比其他任何燃料發電量的增長都要快,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從而增加了它的競爭力。

(四)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近年來,以美國、日本、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對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究,這些國家從汽車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的戰略出發,頒布製定了多項優惠政策,積極促進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美國計劃今後10年在能源技術領域投入巨資,推動先進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研發。日本將在今後5年中每年投入2億美元進行電動汽車技術研發,目標之一是短期內使電池製造成本下降一半。德國在2009年9月製定了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規劃,計劃到2020年推廣使用100萬輛電動汽車。法國將在未來的4年中投入4億歐元進行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國際能源機構稱,為了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製在2攝氏度內,2030年前,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占汽車總銷量的比例要從當前的1%提高到60%,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時代正在到來。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於21世紀初,早在2001年,我國便啟動了“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將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三類作為整車的研發重點,並建立了“三縱三橫”的開發布局。2006-2007年,我國自主研製的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相繼問世,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客車實現了規模示範,純電動汽車實現批量出口,燃料電池轎車、客車研發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國內已有37家企業的110多個以電動汽車為主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包括客車底盤)被批準列入國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實現了整車小批量生產和局部區域的商業化示範運營。國家已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目前,已有近20個省份宣布打造電動汽車產業基地,40多個城市將其列入重點發展產業,發展電動汽車的熱情空前高漲。

(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

從大的產業鏈條看,新材料處於製造業產業鏈的上遊,新材料產業的上遊產業大多是冶金、化工和建材等基礎性原材料產業。作為現代產業的基礎,新材料產業的下遊產業幾乎囊括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機械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所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新材料工業結構的合理布局,有利於其他新興戰略產業的健康發展。

綜觀全世界,隨著信息、生物等新興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傳統材料的高技術化,新材料產業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支撐著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各個國家搶占未來經濟發展製高點的重要領域。當今世界上各種新材料市場規模每年已超過4000多億元,由新材料帶動而產生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則擁有更大的市場,新材料產業成為21世紀初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新材料的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拓寬,產業波及效應逐步提高,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六)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

未來,生物製藥行業將是整個醫藥產業中最具潛力的領域。全球生物製藥產業年銷售額連續8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5%~20%,成為發展最快的高技術產業。目前,全世界生物技術藥品市場規模占同期藥品市場比重達到10%以上。在醫療藥物的研發中,20%屬於生物技術藥物,而超過80%的上市新藥,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生物技術的開發手段。生物製藥已成為製藥業中發展最快、活力最強和技術含量最高的領域之一,預計未來10~20年,全球的生物製藥產業在日益增長的需求帶動下將持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