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山東力創、華冠智能卡等龍頭企業為依托,支持開發智能電表、高壓電能表等係列測控產品體係,到2017年,全區電子信息業將形成年產150萬套能源計量與節能控製終端的能力;加大儀器儀表類芯片研發力度,開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聲波SOC智能電表SOC芯片和高性能純數字單片機芯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搶占高端市場;開發二代UHF頻段(超高頻)RFID讀寫器模塊,拉升高新技術產品比重。
(2)以朗進科技等龍頭企業為依托,支持開發機車空調、軌道車輛空調器、一拖多中央空調、變頻控製模塊、地源熱泵變頻中央空調、手機伴侶等,形成年產800萬隻變頻控製模塊和50000台(套)各種空調生產能力。
(3)以泰山陽光電器、魯能開源電器為龍頭,加快發展電子儀器設備製造業,重點發展礦山用、電力用各類電子儀器設備,以及家用、商用各類儀表和電器,培植電子元器件及設備製造業。
(4)結合汽車產業發展,引進車載智能儀表、汽車智能空調、車載防盜係統等車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開發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水平集成電路產品。
3.新材料產業
堅持產學研相結合,主要圍繞化工、冶金等應用領域,重點發展粉末冶金新材料、有機高分子及複合新材料,促進新材料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強與世界500強企業中新材料企業的合作,鼓勵其到高新區建立研發中心、生產基地、運營中心,完善產業鏈配套,不斷吸引國內外新材料產業大項目落戶高新區。
(1)以愛地高分子、黑旋風鋸業、呈瑞粉末、潤達化工等為龍頭企業,加大新材料行業的產品研發和項目引進,積極發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硬質合金鋸片基體、高性能酚醛樹脂、粉末冶金、粉末軋製複合材料等新設備,爭取在各自行業內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或國內領先、市場份額占有絕對優勢,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集群。
(2)加快推進愛地高分子公司發展,形成年產5000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生產能力。支持潤達化工等企業發展酚醛纖維及其製品,加快實現年產50000噸。
(3)支持泰豐紡織等企業研究綠色纖維、功能性纖維及多種纖維的複合紡紗、織造、印染、整理等新技術,開發各種新型纖維混紡紗線、各類專用紗線和中高檔坯布等高檔產品,實現替代進口,形成年產高檔麵料1億米的生產能力。
4.新能源產業
著眼國家城市節能減排的要求,全麵落實“使我國躋身新能源汽車產業先進國家行列”的戰略部署,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鼓勵並支持企業與國內外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合作。著眼突破資源環境發展的約束,對接國家先進能源技術領域重點研究計劃,總體部署發展太陽能光伏等相關領域,並不斷推動產業鏈向服務業延伸。
(1)以山東昊宇新能源汽車、呈瑞新能源汽車電機、高性能儲能及動力電池等項目為核心,通過上下遊延伸,帶動發展控製器、大容量存儲和高能動力電池、高性能合金、磁性材料等產品,積極推動現有的汽車類企業向新能源汽車方向對接、發展,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優先發展小型純電動汽車,製訂電池和電機驅動係統的售後服務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成為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2)以山東風發新能源、鳳凰新能源等龍頭企業為依托,開發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高光效、大功率、長壽命LED顯示屏、路燈、室內照明燈具、廣告及景觀燈等產品,完善“太陽能集熱管—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光熱光伏—太陽燈具”、“LED節能照明—太陽能光伏電站—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新能源、節能新材料”產業鏈條,支持建設功率型、低成本LED照明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5.生物醫藥
在積極培育本土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品牌的同時,全力引進技術領先、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通過專業化產業服務體係強化產業的技術競爭優勢,不斷吸引國家生物醫藥領域重大項目和醫藥生物技術、製藥工藝創新等領域內的知名生物醫藥企業入駐。
(1)通過搭建專業化的生物技術研發服務平台,建立起生物信息服務、科技成果評估和轉換、生物實驗基地,以及其他配套服務的完整產業體係。
(2)加快打造生物醫藥研發、中試、臨床、生產和市場的完整產業鏈,重點推進生物製藥與醫療器械的研發、技術服務及成果轉化,打造高新區新的產業增長點。
(三)優化提升兩大傳統產業
1.發展思路
按照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綠色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傳統產業特色優勢,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推動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挖掘市場消費潛力,開發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2.紡織服裝產業
加快推動紡織服裝產業改造升級,充分發揮山東省棉花、蠶繭資源優勢,利用國內紡織產業轉移契機,圍繞原料、麵料、終端產品等三個環節,提高原料、高檔麵料生產技術水平,重點發展品牌服裝、裝飾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提高產品檔次。
(1)依托泰豐集團為龍頭企業,按照突出重點領域、突破主要約束、提高競爭能力的基本思路,發展和提高紡織服裝產業,打造名企名牌。
(2)在紡織原料方麵,積極研製和生產高仿真、高強度、高模量、多功能、超細纖維等特色原料,加快天絲、聚乳酸纖維和碳纖維開發,加強棉、麻、絲改性研究,加速紡織原料更新換代。
(3)在服裝方麵,積極利用CAD、CAM等先進技術,提高設計水平,打造一批國際知名服裝品牌。以係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藝術化為方向,以提高整體設計水平為重點,加快開發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的個性化家居配套裝飾紡織品。
3.食品飲料產業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挖掘市場消費潛力,開發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以“民字號”龍頭企業北京彙源投資的彙源工業園為核心,以華興和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泰山啤酒、得利斯(萊蕪)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補充,大力發展食品飲料產業,配套建設高檔複合包裝材料等項目。
六、實現路徑
(一)有效推進產業高端發展
立足高新區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支持和引導現有龍頭企業強化核心技術開發,突破重點領域,積極有序地向產業鏈條高端方向發展。著力追求研發高端和銷售高端,促進傳統產品高端化。通過品牌建設、工業設計、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產業價值,推動傳統產業由加工製造向設計創造升級,由單純製造向研發、生產、營銷服務複合發展轉型升級。
(二)加快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按照“集群化、集約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的要求,積極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以高端高質高效為目標,以汽車及零部件製造、重大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支持現有骨幹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企業規模膨脹、產業集聚發展,增強發展實力,深入實施“骨幹企業膨脹”戰略,鼓勵現有企業通過合資合作、靠大聯強等方式盡快壯大實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上市步伐,努力培育一批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群體。
(三)不斷促進中小企業成長
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戰略,健全完善融資、用地等保障政策,加大指導、幫扶力度,支持企業加快“二次創業”步伐。一是允許一些有資金實力的優勢企業,經過批準聯手組建小額貸款公司,專門為中小企業經營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積極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二是設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三是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孵化器發展。通過在高新區建立中小企業孵化器集聚區,充分發揮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入駐孵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四)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高度重視企業技術創新,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一方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和自主創新。加快科技平台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另一方麵,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研發機構,提高大型企業的集成創新能力。鼓勵成長型民營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投入,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和多種形式的技術創新產學研戰略聯盟,圍繞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開展科技攻關,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
(五)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
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支持企業以智能化、數字化等手段再造設計、製造流程,著力提高技術裝備的信息化水平。推進信息技術與優勢傳統產業融合。引導機械製造、紡織服務、食品飲料等行業用信息化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提升生產效率和附加值,增強優勢傳統產業的競爭力。推進信息技術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大力發展以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服務和信息內容服務為重點的互聯網產業,用信息技術推進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的高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