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力培育、發展、健全社會主義市場體係。在鞏固、發展現有商品市場體係的同時,把主攻點放在出口商品的生產與市場建設上;在鞏固、完善新財稅體製的同時,把重點放在金融、外彙、投資體製的深化改革與市場的發育上;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步伐,改變國際金融和資本的流向;通過發展經濟、穩定彙兌,爭取使人民幣早日成為可兌換的國際貨幣;在積極建設各類市場的同時,把重點放在生產資料批發市場、特別是各種生產要素市場的突破性發展上。要把抓發展與抓規範結合起來,做到先發展後規範。邊發展邊規範。
(4)大力培育跨國公司型企業集團。根據我國目前現狀和國際新動向,采取行政與經濟手段相結合的有力措施,以效益好、產業方向合理、產品有市場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商貿企業和“三資”及民營私營企業為龍頭,采取改製、改組、改造相結合的辦法,實行跨行業、跨區域聯合,組建跨國公司。在組織結構調整,生產要素的重組和體製轉軌中爭取新發展,使其迅速走出國門。
(5)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努力適應國際和區域經濟關係的新變化。按照高科技、前導型和跨世紀經濟發展走勢的要求,打破行政區劃和行業、產業管理界限。以解決條塊分割、地方封鎖為突破口,全麵調整產業、產品和資本結構,盤活存量,實現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重新組合。以此推動行政區劃與經濟結構調整相矛盾問題的早日解決。特別要解決好現有行政區劃毗鄰地區經濟發展的障礙問題。充分發揮邊際效應。在著眼世界市場相統一的大目標下,先統一國內市場,進而統一區域市場,最終為走向一體化做準備。
二、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統籌區域經濟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主要趨勢。現在,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顯著的區域化特征,從這個意義上看.經濟全球化實質上也是全球經濟的區域化。今天,人們也許對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優勢或競爭力不是十分熟悉,卻對於矽穀的IT產業、新竹的計算機製造、班加羅爾的軟件業耳熟能詳。在這些區域內,區域的形象超越了大企業的形象,甚至超越了行政和國家的邊界,在全球化國際分工中顯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世界經濟結構戰略調整中,區域經濟的發展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區域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建國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先後經曆了改革開放前的區域均衡發展戰略、20世紀80年代的區域非均衡重點發展戰略,以及20世紀90年代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進入新世紀,國家加大了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力度。推進了西部大開發,啟動了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再開發,由此。我國已開始進入實施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新階段。
(一)統籌區內經濟發展與區際經濟發展
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本質內涵在於既要統籌區內經濟發展,也要統籌區際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是按照自然地域、經濟的內在聯係、商品流向、民族文化傳統以及社會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經濟聯合體,是特定地區國民經濟整體的總稱。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因而導致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結構和布局的差異。各具特色、不同類型、不同發展水平的區域經濟相互耦合而構成國民經濟係統。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多樣、市場廣闊,但區域資源稟賦和區域社會經濟基礎差異較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完善,各個區域有了自身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這激發了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於是各區域紛紛把發揮區域優勢、促進產業結構與布局合理化、全麵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區域經濟的發展進程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