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強調區內經濟發展,或過分強調區際經濟協調,均有背於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本質。區內經濟發展既要著眼於區內經濟協調,也要促成區際經濟協調;而區際經濟協調既是區內經濟發展的條件,也是區內經濟發展的結果。可見區內經濟發展與區際經濟協調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互為一體的關係。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本質內涵在於,既要促進區內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組合,也要促進區際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組合;既要遵循區域(內)經濟運行規律,也要遵循區際經濟運行規律。
(二)統籌空間分布規律與時間演化規律
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在於既要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分布規律,也要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時間演化規律。由於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區域經濟的空間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從世界角度看,因自然環境的主導作用,區域經濟分布的不平穩具有恒久性;從大國角度看,有的國家(如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因自然環境的主導作用,有的國家(如美國等)因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綜合作用,區域經濟分布的不平穩具有長期性與相對穩定性;從一個國家的一級行政區(如我國的江蘇、吉林省等)因區位條件、勞動力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性,導致了區內經濟發展不平穩的普遍性那種不從實際情況出發、不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分布規律。盲目地追求區域經濟的平穩發展,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可能還會導致宏觀效益的下降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事實上,在一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區域自然環境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是有限度的。可見,在統籌區域經濟發展時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分布規律。
區域經濟發展是一個客觀的曆史過程,任何區域在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又走向未來的整個過程中,由於區域發展條件的不斷變化,各個時期的發展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因而就存在著明顯發展階段,這種客觀存在的不同階段表明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時間演化規律。在特定條件下,區域的戰略是難以實現的,如我國的經濟發展就很難跨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見,在統籌區域經濟發展時,必須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時間演化規律,製訂符合經濟發展階段的戰略,有序推進區域經濟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統籌區域資源與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路徑在於既要著力統籌區域資源,也要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要通過統籌區域(包括區內、區際)資源,打破空間阻隔、地方壁壘,有序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具體包括:一是要集聚產業群。推進產業布局一體化。產業布局一體化,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和政府規劃引導形成的。政府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以及企業的空間聚集功能。二是要加快共同市場建設。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必須高度重視共同市場的建設,既包括商品市場的建設,也包括要素市場的建設。借助區域共同市場,促進生產要素跨區自由流動促成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經濟運行的總體效率,實現經濟發展的空間共榮。三是要加強統一規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對高等級公路、鐵路、電力及防洪工程設施建設中的重大基礎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要圍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標,規劃、實施國家層麵或大區域層麵的基礎設施網絡。四是要加強區際聯合,推進環境保護一體化。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相互促進、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綜合實力與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要通過信息網絡建設和統籌管理,推進社會一體化進程。實際上,社會信息一體化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保障條件。六是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城市正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城市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城鄉關係、工農關係越來越密切,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顯得更加緊迫,也更有條件。所以,必須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盡快形成城市與農村相互促進、農業與工業聯動、經濟與社會性協調發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