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壽龍
00序二00在人類曆史上,強力、金錢和知識,一直是秩序的重要支柱,這三者如果完美結合,就會建立一個文明,這種文明,如果超越局部的範圍,大到幾百萬平方公裏,就會以帝國的形式出現。在帝國裏,政治穩定,社會發展,經濟繁榮。但是強大的帝國,雖然天下無敵,卻往往會遇到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權力結構因內在的不穩定,而出現內部動亂而崩潰。
帝國權力結構的不穩定,一表現在絕對權力自身的不穩定上。絕對權力,意味著絕對的服從。一旦服從壓倒一切,絕對權力就會被謊言所包圍。因為絕對權力,雖然也需要真實的信息,但是真實的信息往往會帶來不服從的困擾,而謊言總是能夠帶來服從的滿足感。比如皇帝說馬是馬,滿朝群臣都會說,皇上英明。皇上得到了擁護,但無法辨別誰忠誠誰不忠誠。但是如果皇上說,鹿是馬,這顯然是錯誤的,但是滿朝群臣如果都說鹿是鹿,皇上本人就成了錯誤,就可能失去統治的服從基礎。這時,要表忠心的文武官員都會跟著說,鹿的確是馬。如果有文武官員大著膽子說,鹿不是馬,是鹿,就必須通過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忠誠,否則就會麵臨被識別為敵人的風險。絕對權力需要絕對的服從,但是絕對的服從是不可能的,因此勢必為謊言所包圍,而真實的信息,卻被需要服從的權力體製所扼殺。結果,謊言帝國,勢必因缺乏真實的信息而麵臨內在的不穩定。同理,絕對權力也會絕對腐敗,因為其他人都需要服從他,而服從鏈條本身也是需要一級一級地絕對服從,結果權力缺乏製約,任何一個鏈條如果沒有腐敗,不是遠離權力核心鏈,就是權力在這裏出現斷層。為了修複這個斷層,就需要進行政治運作。於是,絕對權力的帝國,也會在廉潔和腐敗之間選擇腐敗優先,因為後者會帶來服從,而廉潔容易導致絕對服從的斷層。同理,絕對權力的帝國也會在效率和碌碌無為之間選擇碌碌無為,因為效率需要多中心的資源配置,而碌碌無為更有利於服從。絕對權力的帝國還會在創新和守舊之間選擇守舊,在開放和封閉之間選擇封閉。結果,絕對權力的帝國為了服從必然成為謊言帝國、腐敗帝國、無為帝國、守舊帝國、封閉帝國,雖然因為個大而不易被外敵消滅,但會因為內在的不穩定而逐步排除真實的信息、越來越嚴重的腐敗、低效率、守舊和封閉而崩潰。曆史上的帝國,想了種種辦法,來解決不說真話、普遍腐敗、缺乏創新和封閉的問題,但最終都沒有在製度上解決這個內在的不穩定問題。
二表現在絕對權力交接班的不穩定上。因為絕對權力的帝國,往往需要一個強大的核心,他掌握兵權、人事權、規則製定權、司法權、重要的決策權、領導權和監督權。他有強大的意誌,而且有充足的精力,有勤政的美德。一旦核心出現鬆懈,體製就會出現內在的不穩定。即使皇帝一輩子勤勉,但最終會因為年齡和健康原因,而失去對體製的控製力。這時,選擇適當的繼承人,就成了帝國的頭等大事。在曆史上,統治者為了長治久安,發明了種種辦法,來確保權力交接班的穩定。比如,嫡長子繼承製,以此來打消權力繼承的爭奪問題。但是,長子未必聰明,也未必能幹,或者未必適合政治統治,一旦出現昏庸無能之輩,帝國的權力就會出現問題。選賢任能,是一個好方法,但是這勢必引起皇子之間的權力鬥爭,從而引發政治不穩定。如果選賢任能不是一次性的,既定的太子總是麵臨更為有能力的皇子的威脅,而所有皇子都知道,如果要登大位,就必須在賢能上搞掉太子,所以,太子總是會處於弱勢的狀態。如果要確保賢能的太子在鬥爭中有優勢,就需要讓其在未登位前具有充分的政治資源,而這往往給現在的皇帝構成威脅。曆史上,不乏老皇帝最後死於太子之手的故事。所以,政治權力交接班,總是因為現任皇帝為了確保自身的絕對權力而犧牲對未來絕對權力的培養。結果,往往導致核心權力的弱化,導致宰相專權、後宮專權、外戚專權、宦官專權,或者諸侯專權等不穩定的問題。絕對政治權力很難在核心圈順利交接班,而外在的權力,即使得到了控製,但總有相對較強的權力出現,這就造成了帝國權力內在的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