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說明了社會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的供給能力,以及經濟增長率取於資本、勞動、自然資源和技術進步。現在我們轉向世界各國政府麵臨的問題:哪些政府政策可以提高經濟增長率和生活水平?
一、鼓勵儲蓄和投資
由於資本是生產出來的生產要素,因此,一個社會可以改變它的資本量。如果今天經濟生產了大量新資本品,那麼,明天它就將有大量資本存量,並能生產更多的物品和勞務。因此,提高經濟增長的一種方法是把更多現期資源投資於資本的生產。由於資源是稀缺的,把更多資源用於生產資本就會減少用於生產現期消費的物品與勞務的資源數量。這就是說,由於社會更多投資於資本,它就必然減少現期消費並把更多收入儲蓄起來。由資本積累所引起的增長並不是免費午餐,它要求社會犧牲一些現期消費,以便未來享有更多消費。因此,鼓勵儲蓄和投資是政府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種方法。
為了說明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增長和投資之間是相關的,盡管這種相關性並不完全,但也是密切的。把GDP中相當大的部分用於投資的國家往往有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例如新加坡和日本。把GDP中一小部分用於投資的國家往往增長率較低,例如盧旺達和孟加拉國。圖中所列出的其他國家的數據,也同樣證明了投資和增長之間這種密切的關係。
假設一國政府實施一種提高國家儲蓄率的政策,那麼,隨著一國儲蓄增加,用於生產消費品的資源少了,而更多的資源用於生產資本品。結果,資本存量增加了,這就引起生產率的提高和GDP增長更為迅速。但是,這種高增長率能持續多長時間呢?
生產過程的傳統觀點是,資本要受到收益遞減的製約:隨著資本存量增加,從增加一單位資本中生產的額外產量減少。換句話說,在工人已經用大量資本存量生產物品與勞務時,再增加一單位資本所提高的生產率是微小的。由於收益遞減,儲蓄率增加所引起的高增長隻是暫時的。隨著高儲蓄率使積累的資本增多,從增加的資本中得到的收益一直在減少,因此,經濟增長的速度放慢。但是達到這種長期需要相當一段時期。根據對經濟增長國際數據的研究,提高儲蓄率可以在幾十年內引起相當高的增長。
二、吸引國外投資
一國提高儲蓄率的政策可以增加投資,從而提高經濟增長率。但這並不是一國增加新資本的惟一方法。另一種方法是吸引外國人的投資。
來自國外的投資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外國直接投資,即由外國實體擁有並經營的資本投資,比如美國寶潔公司可以在中國建一個工廠;二是外國間接投資,也稱外國有價證券投資,是通過在國外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方式,用外國貨幣籌資,但由國內居民經營的投資。比如一個美國人可以購買中國公司的B股,中國公司可以用賣股票的收入來建立一個新工廠。在這兩種情況下,美國人提供了中國資本存量增加所必需的資源,這就是說,用美國人的儲蓄為中國人的投資籌資。
當外國人在一個國家投資時,他們的目的是通過投資賺到收益。寶潔公司的工廠增加了中國公司的資本存量,因此提高了中國的生產率,增加了中國的GDP。但寶潔公司也以利潤的形式把一些賺到的收入帶回美國。同樣,當一個美國投資者購買中國股票時,投資者也有權得到中國公司賺到的一部分利潤。
外國的投資是促進一國經濟增長的一種方法,即使這種投資的一部分收益要流回外國所有者手中,這種投資也增加了一國資本存量,這就提高了生產率和工資。此外,來自外國的投資也是窮國向富國學習先進技術的一種方式。由於這些原因,許多在發展中國家當顧問的經濟學家都提倡鼓勵引進外資的政策,這意味著政府要取消對外國人擁有國內資本的限製。
三、發展教育
教育,即是人力資本投資,對一個國家的長期經濟增長來說,教育和物質資本投資是同樣重要的。
經濟學家認為,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特別重要,因為人力資本會帶來正外部性。例如,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會產生一些有關如何最好地生產物品和勞務的新思想。如果這些新思想進入社會知識寶庫,從而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那麼,這種思想就是教育的正外部性。在一國經濟中,勞動者的知識、技能水平越高,勞動生產率也將越高。鑒於人力資本投資對提高生產率的重要性,政府鼓勵人力資本的投資,並且以發展公共教育的形式對人力資本投資給予補貼,是促進一國經濟長期增長的一項重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