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快金融體製和投融資體製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金融體製和投融資體製進行了一係列改革,為所有製結構的多元化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總體來看,這些方麵的改革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化。一是金融體製仍存在較大缺陷,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國有金融企業尤其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和經營機製不健全。直接融資發展不足,證券市場的製度設計缺陷相當突出。金融體係不適應多種所有製經濟和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需要。金融業不良資產比例較高,金融監管比較薄弱。金融業在日益擴大對外開放的情況下,潛伏著較大的金融風險。二是投融資體製改革進展緩慢。投融資活動中的行政幹預仍然過多,地方政府通過動用財政性資金,指令國有企業投資和國有銀行貸款等不同方式,頻繁介入一般競爭性領域的投融資活動,往往是低水平重複建設和局部投資過熱的直接誘因。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投融資領域,仍然欠缺風險約束機製和競爭機製,導致資金流失(包括挪用、侵吞等)和投資效率低下。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製度不健全,非公有製經濟融資困難,麵對的投資審批過於繁瑣,相關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和投資服務體係也不完善,製約著國內民間投資的進一步擴大。
深化金融體製改革,一是要對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製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同時要大力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機製改革,強化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二是要鼓勵社會資金參與中小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造,並在加強監管和保持資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穩步發展各種所有製金融企業。三是要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係,逐步把農村信用社改造成為農村社區服務的地方性金融企業。四是要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深化投融資體製改革,一是要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嚴格限製投融資活動中的行政幹預,擴大大型企業集團的投資決策權,放寬社會資本投資領域,進一步拓寬企業投資項目的融資渠道。二是要完善政府投資體製,簡化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環節,規範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標準,嚴格政府投資項目的概算審核工作。三是要完善出資人製度。這是國有投資改革的核心。四是要加強和改善投資的宏觀調控。
第二,大力培育市場,健全和完善市場體係。
當前,在繼續發展商品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的同時,要積極培育和發展要素市場,如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房地產市場、信息市場等,以此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擇優重組,促進多種所有製經濟的發展。
健全和完善市場體係,一是要加快資本市場化步伐,加大資本的市場配置力度,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係。二是要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規範各類市場的經營交易規則、程序以及商品的質量標準,並建立相應的市場管理、協調及監督組織,以維護和保證市場秩序。三是要打破自我封閉體係,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消除進入壁壘和退出障礙,進一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社會主義大市場。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類中介組織,在企業與市場、企業與國家之間建立起有聯係的紐帶。五是要完善價格機製之外的其他市場機製,如利率、工資、競爭、供求、風險等機製。通過做好上述工作,進一步促進市場體係的健全和完善,為所有製結構的演進創造更好的市場條件。
第三,加快社會保障製度的改革。
我國原有的社會保障製度是在計劃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勞動者的就業及各種福利保險采取了由國家和企事業單位全部包下來的辦法。這種全額負擔、分散管理的社會保障製度,一方麵成為企業發展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麵又因負擔極不平等而使企業之間難以展開平等競爭。特別是由於失業保障機製沒有建立,企業職工下崗後生活無著落,給企業改革帶來後顧之憂,直接影響到企業轉機建製的順利進行。近年來,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保障製度也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並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總體而言,與多種所有製經濟發展的要求還相差甚遠。因此,必須繼續加快社會保障製度的改革。
總之,隻有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才能為所有製結構的演進創造更為寬鬆的外部環境,保證所有製結構演進的順利進行。
第六章 我國所有製結構演進的目標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