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我國所有製結構的主要特征
1. 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並存和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經過轉軌時期所有製結構的演進,我國的所有製結構已經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由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所組成的單一公有製的所有製結構,轉變為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製經濟等經濟成分的多元所有製結構。其中,公有製仍居主體地位。
2. 公有製經濟與非公有製經濟的比重及其各自的構成均發生了變化。
公有製經濟比重下降,非公有製經濟比重上升。與以前注重公有製經濟量上的優勢相比,現在更注重其質的提高。在公有製經濟內部,全民所有製經濟(國有經濟)比重下降,集體經濟比重上升。非公有製經濟的具體形式和規模更加多樣化,與社會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3. 非公有製經濟的增長速度快於公有製經濟。
轉軌以來,各種經濟成分的增長態勢是:混合經濟快於外資經濟,外資經濟快於私營經濟,私營經濟快於個體經濟,個體經濟快於集體經濟,集體經濟快於國有經濟。非公有製經濟的增長速度大體上高於公有製經濟1倍以上。這種情況還有進一步加劇之勢。
4. 各種所有製的實現形式多元化。
不僅各種私人所有製、外國資本所有製的實現形式多樣化,而且全民所有製和集體所有製的實現形式也已經多樣化。
5. 不同所有製經濟相互參股的混合所有製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
多種經濟成分同時並存、共同發展和所有製實現形式多樣化的現實,促進了以股份製和股份合作製為代表的混合所有製經濟的迅速發展。
二、當前我國所有製結構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所有製結構已發生明顯變化,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並存的多元化的所有製結構已經形成,但所有製結構的演進並不能就此停止,這是因為,當前我國所有製結構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必須繼續深化所有製的改革。
(一)公有製經濟的主體地位麵臨著嚴峻的挑戰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公有製經濟仍處於主體地位。其主要表現是:(1)公有資產的數量遠遠大於其他經濟成分所擁有的資產數量。公有資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國有企業中的國有資產;二是集體企業中的集體資產;三是混合所有製企業中的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這三部分公有資產遍布我國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和領域,在我國社會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占有明顯優勢。其中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在我國社會總資產所占的比重在70%以上。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02年底,全國國有淨資產總量共計118 299億元,高於當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2)國有經濟控製著國民經濟命脈。目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部門和關鍵領域被國有經濟所控製,土地、河流、礦產等重要自然資源,以及銀行、鐵路、郵電通信等重要部門仍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3)國有經濟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一是它對經濟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如在經濟蕭條時它能使經濟恢複繁榮,在經濟繁榮時,它能使經濟更加繁榮,並延長經濟繁榮期;二是它在國民經濟中居支配地位,如在我國的基礎、支柱、金融三大產業中,國有經濟均居支配地位;三是它在絕大多數大型混合所有製企業中擁有控股權,如目前的上市公司中,絕大多數公司的控股權被國有經濟所控製。2002年,全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15 。 9萬戶,資產總額18 。 02萬億元,產品銷售收入85 326億元,實現利潤3786 。 3億元,上交稅金6794 。 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