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博弈模型——智慧生存的思維法則(2)(3 / 3)

關於伊拉克戰爭,有人說美國勝利了,也有人說美國失敗了。說美國勝利的人,隻是從軍事角度看問題,認為美國已經打敗了薩達姆;說美國失敗的人,是從戰略全局,從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綜合角度看問題。無論這場戰爭美國是勝是敗,從博弈論的觀點來分析,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美國陷入了協和謬誤。

14零和博弈:有贏有輸的遊戲

零和遊戲,就是零和博弈,是博弈論的一個基本概念,意思是雙方博弈,一方得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吃虧,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虧多少。之所以稱為“零和”,是因為將勝負雙方的“得”與“失”相加,總數為零。

一個遊戲無論幾個人來玩,總有贏家和輸家,贏家所贏的都是輸家所輸的,所以無論贏輸多少,正負相抵,最後遊戲的總和都為零,這就是零和遊戲。

零和博弈屬於非合作博弈。在零和博弈中,雙方是沒有合作機會的。各博弈方決策時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為目標,結果是既無法實現集體的最大利益,也無法實現個體的最大利益。零和博弈是利益對抗程度最高的博弈,甚至可以說是你死我活的博弈。

有一個流傳頗廣的經濟學家吃屎的笑話,可以說就是零和博弈的翻版。笑話內容是這樣的:兩個經濟學家甲和乙,兩人在路上走,發現一坨狗屎。甲對乙說:“你把它吃了,我給你100萬元。”乙一聽,這麼容易就賺100萬元,臭就臭點吧,大不了拿了錢去洗胃,於是就把屎吃了。

兩人繼續走,心裏都有點不平衡。甲白白損失了100萬元,什麼也沒撈著;乙雖說賺了100萬元,但是吃了坨狗屎心裏也堵得慌。偏巧這時兩人又發現一坨屎,乙終於找到了平衡,對甲說:“你把它吃了,我也給你100萬元。”甲一想損失的100萬元能賺回來,吃坨屎算什麼,乙不是也吃了嗎?於是也把坨屎吃了。

走著走著,乙經濟學家忽然緩過神來了。他對甲說:“不對啊,我們誰也沒有掙到錢,卻吃了兩坨狗屎……”甲也緩過神來,思考了一會兒說:可是,我們創造了200萬元的GDP啊!

這個笑話正是一個零和博弈的範本。我們可以看到,在零和博弈中,當幾次博弈下來如果雙方輸贏情況相等,則財富在雙方間不發生轉移。可見零和博弈是一場有贏有輸的遊戲,但它並不能實現財富的增值,受益方受益建立在受損方的痛苦之上,並不能實現雙方的有利共贏。

15非零和博弈:兩敗俱傷與互利雙贏的權衡

非零和博弈是一種非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值,它區別於零和博弈。在非零和博弈中,一個局中人的所得並不一定意味著其他局中人要遭受同樣數量的損失。也就是說,博弈參與者之間不存在“你之得即我之失”這樣一種簡單的關係。譬如,在戀愛中一方受傷的時候,對方並不是一定得到滿足。有可能雙方一起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有可能雙方一起受傷。通常,彼此精神的損益不是零和的。又如,目前的中美關係,就並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合作雙贏。

正和博弈與負和博弈都屬於非零和博弈。

正和博弈是一種雙方都得到好處的博弈。通俗地說,就是指雙贏。比如我們的貿易談判基本上都是正和博弈,也就是要達到雙贏。雙贏的結果是通過合作來達到的,必須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礎上的一種合作,是一種非對抗性博弈。雙贏的博弈可以體現在各個方麵,商場上雙贏的合作博弈是用得最充分的一種。

負和博弈是指雙方衝突和鬥爭的結果是所得小於所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其結果的總和為負數,也是一種兩敗俱傷的博弈,結果雙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失。比如在生活中,兄弟姐妹相互間爭東西,其結果就很容易形成兩敗俱傷的負和博弈。一對雙胞胎姐妹,媽媽給她們倆人買了兩個玩具,一個是金發碧眼、穿著民族服裝的捷克娃娃,另一個是會自動跑的玩具越野車。看到捷克娃娃,姐妹倆同時喜歡上了,而都討厭越野車玩具,她們一致認為,越野車這類玩具是男孩子玩的,所以,她們兩個人都想獨自占有那個可愛的娃娃,於是矛盾便出現了。姐姐想要那個娃娃,妹妹偏不讓,妹妹想獨占,姐姐又不同意,於是,幹脆把玩具扔掉,誰都別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