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際篇——進退自如的處世哲學(3)(1 / 3)

2004年2月下旬,成都國美單方麵大幅降低格力空調售價,3月9日,國美總部下發“關於清理格力空調庫存的緊急通知”,格力於3月10日12時開始將產品全線撤出成都國美的6個賣場。從此,拉開了格力和國美冷戰的序幕。格力通過和其他渠道商的合作,以及自身渠道(格力專賣店為主)的建設,退出國美後的2005年格力電器的銷售收入增長近40%。2006年,格力電器上半年銷售收入超過123億元,空調內銷增長19.28%,外銷增長76.67%,實現淨利潤310億元,較2005年同期增長15.41%。而國美由於喪失了格力這個供應渠道,連續幾年銷售額大幅度下跌。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國美與格力的單飛無疑不是明智之舉,在這場博弈中,格力有了自建渠道也是迫不得已的行為,而國美則喪失了一個品牌供應商,對自身而言自然不是利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個人之間、企業之間合作的案例不斷增多,因為大家都明白,與人有效合作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且提高雙方的競爭力,從而實現一個正和博弈。在網絡經濟時代,有效合作以實現正和博弈已經成為一種生存方式。

我們生存在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生存似乎變得越來越艱難,然而正是如此,才更需要與別人合作。最能有效地運用合作法則的人生存得最久,而且這個法則適用於任何動物,任何領域。

一個人的才能和力量總是有限的,唯有合作,才能最省時省力、最高效地完成一項複雜的工作。沒有別人的協助與合作,任何人都無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功。

合作與競爭看似水火不容,實則相依相伴。在知識經濟時代,競爭與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合作與團隊精神變得空前重要,隻有承認個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害性,明確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通過合作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以達到單憑個人力量達不到的目的,成為博弈中的贏家。

12成功需要炒作,巧借媒體於平中生奇

媒體的神奇力量大家有目共睹,從2005年的超女李宇春到2006年的搞怪天才師洋再到2007年快男陳楚生,媒體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平民巨星。而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講,借助媒體進行炒作無疑是一條弱勢變強勢的博弈策略,無數的“小豬”借助“媒體”這一“大豬”的力量成就了自己。

1992年,奧利斯公司的新建總部大廈竣工了。公司正在籌劃喬遷公關活動和大廈落成典禮。突然有一天,一大群鴿子飛進頂層的一間屋子裏,並將這個房間當做它們的棲息之處。本來,這是一件“閑事”,與該公司似乎也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奧利斯公司當時的策劃部經理李先生聞知此事後卻喜上眉梢,他立即下令緊閉門窗,迅速保護、喂養鴿群,因為正在為公司喬遷公關活動而勞神費心策劃的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擴大公司影響的絕好機會。

李先生將鴿群飛入大樓這件事報告給動物保護協會,與時下正火熱的動物保護結合起來,然後有意將此事渲染後,又巧妙地透露給各主要新聞機構,新聞界被這件既有趣,又有意義,更有新聞價值的消息驚動了,於是,很快地,電視台、報社等新聞傳播媒體紛紛派出記者,趕到這座新落成的總部大廈,進行現場采訪和報道。

動物保護協會基於李先生的申請派專人去處理保護鴿子的“大事”,保證鴿群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回歸大自然,活動整整持續了三天。在這三天中,各新聞媒體對捕捉、保護鴿群的行動爭相進行了連續報道,從而使得社會公眾對此新聞事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極大熱情關注著活動的全過程,而且消息、特寫、專訪、評論等報道方式將這件“閑事”炒成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把公眾的注意力全吸引到奧利斯公司和它剛竣工的總部大廈上。此時,作為公司的首腦,當然也不會放過這一免費宣傳公司形象的機會,他們充分利用專訪頻頻在電視、報紙、廣播中“亮相”的機會,向公眾介紹公司的宗旨和經營方針,讓公眾對公司的了解更加深入,從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結果可想而知,活動大獲全勝。

這個時代是一個炒作的時代,炒名人、炒影視、炒書籍、炒樓盤、炒股票、炒古董、炒汽車、炒足球……它給人的感覺是天下萬物就像炒花生、炒瓜子那樣,莫不能炒。

腦白金廣告是大家都熟悉的,而它炒作的功夫更是讓人叫絕。

很多人認為腦白金廣告不但製作粗糙,表情庸俗,幾個小醜式的卡通人物以誇張的表情,反複唱“送禮還送腦白金”,讓人感覺沒完沒了。用語太過直白,既沒有詩情畫意,也沒有文化內涵,畫麵既不美輪美奐,也沒有氣壯山河的衝擊力。至於情節,幾乎談不上,就是扯著嗓子喊。其手段之拙劣,聲音之枯燥無味讓人忍無可忍。在某刊物評出的最惡俗煩人的廣告中,腦白金廣告高居首位。

然而,猶如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的悖論一樣,腦白金卻賣得特別好,廣告“濫”但產品卻能賣得好。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