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石洞以後,石路又派人去取了一些鹽水,用竹筒裝著背回來。那裏眾多動物都集中,危險很大,所以隻能白天去。
這下子就解決了桑一直擔心的問題。雖說竹筒弄出來的鹽更苦澀,也有怪味,不過總算是補充了。未來的改進隻有等新的工具的出現。
當石路帶著鹽回歸的時候,全族人都轟動了。在大荒原時代,鹽一直是最珍貴的東西,也隻有占據了鹽湖周圍土地的部族才能夠收集和交換出去。圍繞著荒原西北流傳了不少關於鹽的戰爭的傳說。
如果說帶著族人到了這個食物豐盛的山穀真正確立了石路的權威,那麼帶回鹽則是讓他上升到極高的高度:從來沒有過一個族長曾經帶領著族人找到鹽的產地,平時都是用獵物,皮毛換來的。特別聽說取鹽的過程,全族都為石路的神乎其技而歡呼。
就在石路去尋找鹽的這段時間,狩獵隊也有發現,就在山洞所在的小山上,有一片正在開花的林子。石路上去一看,原來這山頂是平的,也不高,山的周圍都是和高台差不多高的平緩的平地。就在山後,有二十多棵梅樹,剛好開花了。
石路召集隊長會議的時候,巫又提出改族名的事兒,圖騰丟了是一件危險的事兒,如果不想辦法就會遭到天神的懲罰。
眾人則糊裏糊塗,也不知怎麼改為好,在大多數人眼中,有安全的棲息地,有足夠的食物,生活就夠了。而石路有著自己的打算,並不是簡單的改個名就行。
氏族要發展要進步就必須改進製度。接下來他想要做的很多,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組織才能調動資源。單純的按照以前簡單的分工則會造成運行的不便。
改變的思想條件並不成熟,但是石路擔任族長這幾個月來,完成了翻過高山找到棲息地,合並氏族等前人沒有完成過的事兒,強行推動的威望已經足夠。再加上現在人很少,建立起組織架構也方便,如有不便之處石路隨時能夠監督改進。
鹿果說族名不如叫做馬,因為這一次能夠生存是因為野馬的帶路,按照過去各個氏族命名的規矩,由馬而活就該叫做馬。而巫擔心的則是,合並的三個族,圖騰都丟失了,再用動物的圖騰則會導致神的憤怒,雖然他說不出神的理由。
“這次我們在找到鹽以後,可以長期的在這裏生活,不用再奔波,如果能夠找到峽穀外的部族用鹽換取東西,我們也不用擔心冬天以後馬匹和其他動物離開的生活。”石路總結說。
“我問了族裏的老人,他們都不認識今天發現的花,但這個我認識,雖然我不知道誰告訴我的。這是梅花,冬天開花以後,夏天果子就會成熟,這是一種酸的果子,也能吃。為什麼會在我們發現鹽的時候開花呢?而我們都沒有見過冬天的花,這是奇跡!這是暗示著,讓我們留下來等著果子成熟。樹是不會動的,所以我們要留下來。”石路有點兒胡謅的神叨叨的說道。
巫接著石路的話發言了:“石在漆族長在世的時候就被定為接班人,期間他一次打退了猙獸,另一次殺死了猙獸。又製作了弓箭和箭頭藥,讓我們豐收。做了族長,又跟隨野馬帶著我們翻越北邊的高山到這裏。教我們挖陷阱,織網捕魚,現在又發現了鹽。這一路都是神跡的表現,所以我相信他!”
和也說道:“途中我們捕獲了狼,熊這些凶猛的動物,也是從未有過的。到了這裏,我們打獵更方便了!”
“梅現在已經開花,我們就在這住下來,等到夏天如果能夠吃到果子,這就能證明石的話是真的,是神的啟示!我們就在此定居。”巫禾最後說道。
會議的最終結果,是同意了族名改成華,這是石路的意思,華最早的意思是花,而不用梅,能代表更廣泛的內容。
以後圖騰改為梅花,背後的梅林如果在夏天吃到梅子則會被石路改造成藥材園子,雖然暫時別人不知道怎麼弄。巫禾則會把那裏作為聖地,他要找時間在那祭祀。
山洞被命名為華洞,洞前的高地被稱為馬場,算是紀念野馬群。整個峽穀被稱為華穀,河流被稱為梅河。
能夠發現鹽是因為馬的原因,因此那裏稱為神馬穀,巫也決定在那祭祀馬神。石路提議從今以後除非是找不到別的食物,絕不吃馬。
北邊的族人穿過來的山脈被稱為猙獸山,因為眾人在遷徙途中聽到最多的是虎嘯。巫也根據石路的意見整理了一套新的祭祀儀式。
接下來就是石路提出的氏族的一些改變,沒有人有異議:氏族以後改成華部落,由原來的三個氏族組成。氏族以後沒有族長,隻有長老,這是為未來可能接納別的氏族加入準備的。
羚氏改為林氏,鹿氏改為陸氏。牛氏繼續維持牛氏的稱呼,這是石路為了以後打算推廣一些文字做的準備。
林的長老由薛擔任;陸的長老由鹿果即現在的陸果擔任;牛氏的長老則由原來牛氏中最有威望的年輕女性牛葉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