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搖晃(1)(1 / 3)

"冬至"在江心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俗稱做"過冬"。冬至一過便開始數九,數完了九九八十一天,春暖花開,新的一年才有了真正的開頭。

李秀蘭俯身到牆上撕下一張日曆的時候,把那張印有"冬至"兩個字的紙頭撫了又撫,轉過臉,無限惆悵地對小芽說:"今天場部怎麼豬也不殺,魚也不分,沒個動靜呢?從前的好人家,到冬至就要忙著進補了,逢九燉一隻老母雞是起碼的。"

小芽用鋼筆支著下巴:"你說的'好人家',指的是哪些人家?"

"喏,就比如我娘家、你外婆奶奶家啦,我小的時候……"

小芽臉一沉:"別再說你娘家好不好?"文革開始的時候,李秀蘭的娘到江心洲來避難,被小孩子們追在後麵罵"地主小老婆",那種灰頭土臉的樣子,小芽記憶猶新。

李秀蘭被小芽的話一噎,臉色訕訕的:"你外婆奶奶也是個苦人,你以為當人家小老婆是好差事啊?我小的時候,我娘光受我大媽的氣就不曉得受多少!好在解放得早,我娘還剩了口氣沒被人家磨死。說起來也是共產黨救了我娘。"

小芽心裏很好笑,覺得李秀蘭的話怎麼聽怎麼不合邏輯。共產黨是專門革地主老財命的,怎麼又居然成了地主小老婆的救命恩人呢?

天陰得很,從吃過中飯開始,有細細的雪花在半空中飛舞起來,好像是要窖下一場大雪的樣子。"幹冬濕年"。過冬是晴日,過年便一定是雪天。反過來,冬至這天下了雪,就預示著有一個幹爽爽的春節好過了。兩下一比較,人們還是願意讓這場雪在冬至的時候早點下掉,過年好穿著新棉鞋出門。

下雪天自然不出工,李秀蘭可以有一下午的時間專心做湯圓。過冬這天,別的可以馬虎,湯圓不能不吃,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習俗。就跟清明吃楊柳葉攤餅,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重陽吃糕團一樣,老祖宗早就把四季的好吃食規定得好好的,讓人過日子有個盼頭,隔三差五讓嘴裏有點甜滋味。

湯圓餡有很多種,紅豆沙的當然是不錯,但是做起來比較費工夫,從泡豆子開始,再煮爛,去皮洗出沙,壓幹,下鍋放豬油和糖熬製,總得一天時間伺候著,一般人家到春節才肯做上一回。平常弄湯圓餡,總是炒一碗花生米,擱掌心裏搓了皮,用擀麵杖壓碎,壓成噴香的膩膩的一砣,拌足了糖,就可以了。不花錢不費事,吃起來又油又香又甜,經濟實惠。

李秀蘭在床後的箱子裏藏了一小布袋花生米。她備好柴,涮好鍋,叫小芽幫忙燒著火,就側了身子擠到床後開箱去拿那個袋子。箱子蓋一掀開,她嗷地一聲叫,氣急敗壞地奔出來,手裏舉著輕飄飄隻剩下一小把花生米的口袋。"二伢子呢?"她用眼睛在屋裏搜尋:"二伢子你給我出來!你個討債鬼!天殺的!你偷吃我的花生米!"

小芽知道花生炒不成了,趕快撤了火。

二伢子慢吞吞從裏屋走出來。他知道這是一件查無實據的事,心裏並不慌張,慢條斯理道:"媽,你可不要偏心哦,你怎麼就能斷定是我吃的呢?為什麼不是三伢子呢?"

上了五年級的二伢子肚裏已經有了點文化,偶爾能夠跟李秀蘭形成抗衡了。

李秀蘭做不成湯圓餡心裏急得冒火,揚起一隻手去追打二伢子:"怎麼不是你?我們家裏嘴巴最饞的就是你!三伢子他還小,他連箱子都夠不著開!"

二伢子雙手抱頭,繞了桌子遊戲樣地逃,一邊反駁他媽:"夠不著,搬個凳子不就夠著了嗎?"又小聲嘰咕:"像你這麼笨啊。"

三伢子這時候急了,趕快站出來:"我沒有搬凳子!我都不知道花生米放在箱子裏!"

李秀蘭追著二伢子說:"你聽見沒有?你還賴!你個天殺的討債鬼!"

二伢子推出第二個替死鬼:"那就是花花偷吃了!貓最喜歡吃花生!"

這就惹惱了小芽,小芽說:"花花從來不吃生花生米。再說,貓能掀動箱子蓋?說段子呢!你吃了就吃了,賴個什麼勁兒?"

二伢子感覺有點四麵楚歌的意思,幹脆一轉身,從追著他的李秀蘭的胳肢窩下鑽過去,一跳跳出門,拍著屁股對門裏喊:"我就是沒有吃!你們沒有證據,抓不著人!"

小芽勸李秀蘭:"媽,算了,家裏不是還有一罐芝麻嗎?拿芝麻炒,比花生還要香呢。"

李秀蘭心疼地嘮叨著:"那點芝麻,我留著換瓶麻油的,這一吃就吃掉我一瓶油啊!"又咬牙切齒:"挨刀的討債鬼!等晚上回家,我撕爛他那張饞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