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向往自由的王三豐(1 / 1)

這是一幅比較奇怪的畫麵,小偷偷了個大活人,被偷者非但沒有害怕、憤怒,還笑嘻嘻的似乎很高興。為什麼?原來被偷者是王三豐,他正被當做“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專政著,身上沒有錢,連自由也沒有,小偷摸他身上,隻摸到一份檢查。這是特殊地方的特殊事件,王三豐沒有像一般情況下人們常做的那樣把小偷抓住,卻給小偷提建議,你要不想空手而返,就把我偷出去吧!當然,小偷是不會偷他的,這隻是他的一相情願。有點好笑,還有點苦澀。

這使人想起魯迅先生說的監獄的好處,敵機不會轟炸,強盜不會來搶,小偷也不會光顧,但這裏畢竟和正規的監獄有所不同,它是專政隊,被專政對象的待遇自然和犯人是一樣的,但硬設備卻比不得監獄健全,看守也不會和監獄等同,所以小偷是來得的,這是與監獄的不同。還有一個大不同就是,監獄裏關的,都是當時統治者的敵人,而“文化大革命”中的專政隊裏關的,卻是當政者最忠誠的同誌和朋友,國民黨用飛機大炮沒有打垮的一群共產黨員,卻被也披著共產黨員外衣的另一群惡狠狠地專政了。

這則笑話的背後,似乎是個深淵,也許需要幾代人的認真思考,才能得出完滿的結論,可眼下,就哭著笑,或笑著哭吧。

善良人遇到難題,愚鈍者苦澀,智慧者幽默;善良人回答問題,愚鈍者直來直去,智慧者啟人深思。王三豐,其智者也。

騾子不好意思

一頭騾子走過來,後麵跟著頭小驢。兵兵說:“爺爺,那匹馬為什麼要踢她的小馬,她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嗎?”王三豐說:“那不是馬,是騾子,小的也不是小馬,是小驢。它們不是媽媽和兒子,騾子不生小孩。”

兵兵問:“騾子為什麼不生小孩?”王三豐說:“騾子不好意思。”兵兵奇怪了,說:“那為什麼啊?”王三豐說:“因為騾子的父母親不是一家人,它將來要是有了小孩,孩子問爺爺、奶奶,它不好說,就幹脆不要小孩兒了。”

翻譯

兵兵要騎驢,王三豐抱上驢背。兵兵發命令:“走!走!走!”驢不動,他嘟著嘴說:“爺爺,你看驢不走。”王三豐笑說:“驢聽不懂你的話。”

兵兵困惑,說:“那怎麼辦?”王三豐說:“我給你找個‘翻譯’。”說著,揀了根樹條子,喊一聲“走!”在驢屁股上抽一下,驢就走了。他笑著說:“你看,有了‘翻譯’,它就能聽懂了。”

“強廝兒”叫走它不走,讓住它不住,不懂人話,它是個驢。不聽指揮你莫氣,要讓它明白,得請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