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周璿,上海灘夜空中一隻不倦的夜鶯(10)(2 / 3)

為此,1944年5月的《上海影劇》旬刊第4期,有一個“影托”專門撰文為周璿主演的《鳳凰於飛》造勢:“歌唱片在今日影壇上已經是調劑觀眾胃口的興奮劑了。……時裝幾十套的偉大貢獻《鳳凰於飛》,它預備有巧奪天工的設計,美滿優然的各堂布景。周璿是歌唱片陣容中的天之驕子,《漁家女》以後餘音嫋嫋,接著來一個龐大的《鸞鳳和鳴》,其清脆婉轉的歌聲,繚繞不絕地回響於耳邊。……”當時,所有的媒體,均把宣傳口徑集中在了周璿主演的歌唱片上。於是,中國歌唱片在周璿的輕歌曼舞之下,終於作為一種特殊的影片類種,與後來流行的情節片、武俠片、愛情片、喜劇片、恐怖片等一起,豐富了中國商業電影的景致風光。

周璿一生主演了不下20部的歌唱片。可是,要講到周璿歌舞形象的精致、簡潔與清新,則仍以《馬路天使》、《西廂記》、《莫負青春》三部影片最為人津津稱道。

《西廂記》是範煙橋根據《會真記》改編而來的,由張石川導演,周璿、白雲、慕容婉兒主演,它的投資者仍然是國華影業的柳中浩,1940年12月24日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作為周璿“古裝歌唱片”的一個代表影片,周璿在《西廂記》中,已經能從容運用從戲曲表演過渡到電影表演的一種自然放鬆的“歌唱”轉換形式。編劇範煙橋後來在國華影業的內部刊物《金城月刊》上,點評起周璿的《西廂記》時,曾經山長水遠地講了一籮筐的閑話:“電影的歌唱,在中國不過是一兩支的‘主題歌’,並且多數是概括劇情的象征抒寫,不是發展劇情的具體表白。去年的《李三娘》、《夢斷關山》,已在嚐試後一種做法。後來見《李阿毛與東方朔》用歌唱敘述劇情,另有一種趣味,更使我們興奮了,便拿《三笑》來做更進一步的嚐試,就是除掉敘述劇情以外,更把對話也用歌唱的方式來表達。”《西廂記》中的“歌唱”,周璿在顯露鮮明的民族風格時,花費了不小的心思,這使得周璿主導的中國歌唱片,贏得了後來海內外華人觀眾的廣泛擁戴。

《莫負青春》則是1947年由蔣伯英的香港大中華影業拍攝的。這本影片的本子源於蒲鬆齡的《聊齋誌異·阿繡》。由星星影片公司的吳祖光編導,陳歌辛音樂兼作曲,周璿、呂玉堃、薑明、侯景夫擔綱主演。該片導演吳祖光琢磨過周璿的演唱特色之後,大膽引進了自己過去在話劇創作時的心得體會,以清新獨特的選題視角和銷魂意境,創造出雄與秀並立,且與中國民族傳統文化調和的一部感人的古裝愛情歌唱片。

根據1940年上半年的一個影片統計數字,當時,10部最賣座的影片中,有周璿在“藝華”拍攝的《董小宛》、“國華”拍攝的《三笑》兩部歌唱片,分別以連續放映46天、28天的票房成績,分列於排行榜的第一位與第四位。

1947年6月,上海的中外歌唱片百花爭豔,周璿主演的《梅妃》、《各有千秋》、《春色惱人》三部歌唱片,在這個月的票房競爭中,也取得了放映場次分別突破41場的好成績。

寫到這裏,就又兜回到了本文一開始討論過的一個命題。電影固然可以被賦予教化人心世道的偉大責任,但電影卻不可以放棄娛樂人生的重大功能。電影的商業娛樂性,體現在對票房收入的占有;而電影的藝術教化功能則體現在對人心塵埃的洗滌。

筆者翻閱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些電影評論,有幸見到了費穆先生講過的一段話,現抄過來,作為本節的一個小結:“就現階段國產片的最高水準而論,隻要有幾個埋頭苦幹的人,咬定牙關立誌拍好片,不難出幾部有世界價值的影片……但是你不能忘了整個的一群。我們可以有一個魯迅,但更多的是愚昧的一群……我們要求整個的向上!”

11

看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流動的是一種纖弱、傷感、純正卻又懷舊的情緒。

該片中,王家衛反複使用的,是周璿在電影《長相思》中,所演唱的一首歌曲《花樣年華》:“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美麗的生活……”。這帶給人一種錯覺。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紙醉金迷、繁華無限的民國上海。於是,我們便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周璿那令人恍恍惚惚的、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

周璿與嚴華,男的相貌堂堂、聲音朗朗,女的生得春山低翠、秋水凝眸。最初,他們站在一起時,誰都認為他們可以有一種輕倩而美麗的婚姻生活!開始,兩人也是預備一生一世燈明情濃的相守到天長地久。誰承想,到頭來,卻落得花落水流紅的無語結局。這是令周璿與嚴華雙方均心情悒怏的。

嚴華,江蘇南京人。年輕時,曾經有誌於商業,乃就讀於北平的國立尚誌商業學校,但嚴華的愛好卻是表演藝術。在校期間,嚴華一度以票友身份,大過了一把《四郎探母》的戲癮,名噪一時。這時,黎錦暉的歌舞班走穴來到了北方。嚴華經不起歌舞藝術的誘惑,便跟著黎錦暉的歌舞班來到了上海。後來,嚴華的妹妹嚴斐,在回憶這段往事時,便用三分得意的口吻,談到了自己的這個哥哥:“當時的觀眾很喜歡他,他能作曲也能唱。當時,有個《桃花江》的歌曲,是我哥哥主唱的。觀眾們覺得好聽,就給他起了一個桃花太子的外號,慢慢地,我哥哥就變得小有名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