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周璿,上海灘夜空中一隻不倦的夜鶯(12)(1 / 3)

石揮給周璿的一個最大的印象就是,在他心境好的時候,其實還是一個相當有趣的人。記得有一次,石揮與周璿在馬路上散步。石揮忽然一本正經地跟周璿講:“你看這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天都不知道在忙什麼,但是我卻有本事讓其中的一部分人停下來,你信不信?”這激起了周璿的好奇,於是,石揮便讓周璿躲在一邊。石揮開始蹲下,全神貫注地盯住眼前的地麵,這引起了一兩個行人的注意。接著,石揮開始盯住眼前的地麵轉圈子,仿佛眼前這塊地麵即將發生什麼重大奇跡,不明就裏跟著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石揮嘴裏開始發出“咦”、“呀”的驚叫聲,圍觀的人群居然也興致勃勃地隨聲附和。周璿起先是饒有興趣的,後來見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內心又有點暗暗著急。幸虧這時,石、周二人的老朋友藍馬騎一輛破自行車過來了。藍馬安慰周璿:不要慌,我有絕招治這人來瘋。於是,藍馬擠進密不透風的人群中央,拱手向圍觀的路人作揖:“不好意思,各位爺們,這位是我的兄弟,剛剛從精神病院出來。這不,今早晨忘記吃藥了,這老毛病就犯了!”觀眾即時一哄而散。石、周、藍三人回到住宅,回味起石揮當時的有趣表演,仍然笑了一個人仰馬翻!這樣,便有演藝圈中的朋友來為石揮、周璿撮合。

其時,周璿的許多片約,已經轉移到了香港。周璿喜歡石揮的冷幽默感,一旦有休假的時間,便會以探望養母葉鳳妹的名義回到上海與石揮相聚,雙方於瓦房紙窗的茶室中斟一杯清香嫋嫋的綠茶,聊一些不求甚解的散漫話題,得數日之閑,於周璿的感覺中,可抵十年的塵夢。於是,有人提醒石揮:你跟周璿倒是合適的一對,地位、才貌等各方麵都彼此相當,過了這個村,可再也沒有這個店了。石揮安靜地思忖了一番,便央求朋友圈子中臉皮頗厚的黃宗江出馬提親。

石揮逼黃宗江出山,理由是現成的。據說,黃宗江曾經嚇跑過自己的一個老婆!原來,數年前,石揮曾經看中了一位風姿雋逸的女孩子。據石揮自己吹噓,這女孩子是絕對宜於做老婆的品種。當時,石揮相當得意,便把這女孩子帶到了舞台的後台參觀。可是,黃宗江這小子存心搗亂。他領著李德倫、張伐、白文、史原幾個光棍漢,冷不防從暗處衝出來,攔住石揮說:“臭小子,欠我伍佰元好幾年了,還不快還!”黃宗江這一出手,還真有三分上海灘青皮的匪氣,那女孩子嚇得一聲慘叫,當時就跑了一個無影無蹤。

不過,這一回,黃宗江的差事卻完成得相當順利。1946年,周璿完成了香港大中華影業的《長相思》、《各有千秋》兩部影片的拍攝任務之後,很快,便與石揮有了一個婚約。畢竟像周璿那樣“高處不勝寒”的女子,身邊可供選擇的佳偶也不是太多。接下來,便是在石揮的堅持下,周璿留在上海參加《夜店》一片的演出。這件事,令石揮在“文華”大老板吳性栽麵前,覺得十分有麵子。這期間,石揮、周璿兩人,並肩出席上海的各種公共活動,一時成了上海灘娛樂新聞界熱議的焦點人物。

但是,出於一種電影公關宣傳的策略和需要,最初,周、石間的這個婚約,對於外界是嚴格保密的。因此,這一階段,有敏感的記者故意向周璿詢問起石揮的消息,周璿一律用一種含糊的外交辭令回答:“我不否認,也不承認,結婚不結婚,那還得聽命運和環境的支配,不過一時的友誼,還好。”

周璿拍完《夜店》之後,立即趕赴香港繼續履行原先簽訂的片約。石揮則留在上海這邊,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這樣的歲月,對於牽掛中的周璿、石揮而言,真的有如一種白玉蘭的清香,是脆薄而明亮的。周璿當然不能料到,那種像流水一般淌動著相思的日子,最終會化為一層清揚的蒼涼!

周璿是一位曾經在愛情中受到過重創的女人。因此,她對於與愛人相關的許多人事細節傳聞,都表現得頗為敏感。電影圈從來就是一個是非圈,無風都要憑空湧現三尺浪。更何況像石揮與周璿那樣的一線男女明星!周璿在香港讀上海的娛樂報紙,不時都可以讀到大大小小電影明星們的風流軼事,間或也有石揮的桃色新聞出現。起先,周璿不過是莞爾一笑罷了。後來,有關石揮的桃色新聞在報紙上堆積了起來,周璿看到報刊上石揮登載的相片便有了一種異光的蕩漾。漸漸地,周璿的心底,便有點犯嘀咕了。

其中,有一段與石揮相關的桃色新聞,被傳述得繪聲繪色:說是像石揮那樣一個天才的藝術家,他的感情比沙沙作響的三月春雨還豐沛呢。這一次,石揮到療養院去休假,便再一次為愛情的利鏃所中傷。本來,有婚約在身的石揮,是抱著一分“水蓼冷花紅簇簇”的恬淡心境來休養的,誰知曉卻邂逅了一位白綢春衫如雪色的女護士,可憐的石揮真的有點無辜,他竟然又一次軟弱地掉入了情網。雙方迅速地發展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可是,就在石揮沾沾自喜地置備好了結婚的衣物之時,那女護士卻向石揮宣稱:彼此的生活地位相差這樣大,她是絕對不能愛石揮的。這真是令石揮悲痛欲絕的一次心靈重創!